第九百零三章 县侯的品行

    第九百零三章 县侯的品行 (第3/3页)

    十三岁的晋王已是一个半大小子了,个子也长得不错。

    晋王从小就在骊山学艺数载,谈吐与言行都很好。

    也不知道骊山是怎么养孩子,凡是骊山出来的皇子与公主,其身形与气质都很出众。

    李世民拍了拍一旁的座位,“坐吧。”

    “喏。”李治闻言坐下,就看到了吴皇兄李恪一箭射出,箭矢落在靶心上。

    不多时,李治的跟班纪王李慎也来了,他手里总是拿着一卷书,是宫里手不释卷的孩子。

    李世民沉声道:“稚奴,你口口声声唤的那位姐夫,现在接连抗旨,朕已向骊山去了四道旨意。”

    李治当然清楚父皇想让骊山铸造火炮,此事朝野议论颇多。

    宫里已有了骊山抗旨要谋逆的议论,刚刚那几个太监就在议论了。

    宫里尚且如此,李治怀疑现在的父皇桌上,就有了朝臣弹劾骊山抗旨谋逆的奏章了。

    他狐疑地看向父皇,该不会真怀疑骊山要谋反吧。

    在父皇身边如坐针毡,见皇姐又去看看炉边,掀开一个锅盖拿出三两颗茶叶蛋。

    “儿臣饿了。”

    等父皇点头,李治这才站起身快步走到炉子边,“皇姐?”

    李丽质皱眉道:“怎么了?”

    李治小声道:“父皇该不会真怀疑骊山要谋反吧。”

    她又回头看了一眼父皇与母后,低声道:“何出此言?”

    李治蹲坐在皇姐身边,皱眉道:“宫里有太监这么议论,说不定朝中也在议论,人言可畏,如果父皇猜忌……”

    说着话,他还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李丽质忽然笑了。

    “皇姐,你笑什么?”

    看着这个笨弟弟,李丽质又剥了一个茶叶蛋递给他,“外界的人都看不明白才会这么以为,你是从骊山出来的,还看不明白,真是白学了。”

    李治低着头,心说姐夫从未教过造反这种事,一口茶叶蛋入口,没嚼两下就咽了下去,喉口一紧便卡住了。

    他不住拍着自己的胸口,指了指嗓子示意自己噎住了。

    这个弟弟还是处处透露着不稳重和不成熟的表现。

    李丽质给他拍了拍后背,又道:“跳几下。”

    李治这才原地跳了几下,终于长出一口气,抚着喉口道:“水。”

    皇姐贴心地递来水,李治心中一热接过水碗,喝下一口热水,这才舒坦许多。

    “嗯?皇姐是要走了吗?”

    李丽质迈着脚步点头。

    李治三两步跟上,“父皇他……”

    李丽质摇头道:“你还是太愚笨了,多去看看我们骊山的书籍。”

    说着话,她翻身上了一匹马。

    “皇姐是要去做什么?”

    李丽质笑道:“去骊山练刀。”

    在许多宫女眼里,这位长乐公主拿得起刀,又能骑得了战马,据说还身手了得,这种飒爽的模样,正值风华最好的年纪,让宫里的女人们都心生羡慕。

    李治挠着头站在原地,问向一旁的宫女,“我皇姐近来都在做什么?”

    “婢子不知。”

    说来这些宫女看起来更笨,便不想再问了。

    正想着往回走撞见了吴王李恪。

    “稚奴,你长高了。”

    对方的手忽然拍在肩膀上,力道还不小。

    李治行礼道:“皇兄身姿,弟弟才是羡慕。”

    李恪看了看四下,带着他走到一处人较少的地方,“听说太子离开之时见过你?”

    “当初弟弟带着狄仁杰去过东宫。”

    李恪神色多了几分凝重,“近年来青雀在骊山多有建树,宫里常有评论,这太子近来多有刻薄,连父皇都看不下去了,他为难你了?”

    李治摆手道:“倒是没有为难弟弟。”

    李恪冷哼道:“没有为难?听说你都被他安排差事了,却未问你是否愿意?”

    “其实弟弟在官学署也是……也是糊糊涂涂度日,孔颖达老夫子时常说弟弟没有整形。”

    李治说着话憨憨地挠了挠头,被夹在皇兄之间早已汗流浃背,说话要谨慎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