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修国史的社科院

    第一百四十四章 修国史的社科院 (第3/3页)

》一行大字。

    没顾上喝茶,程诺草草翻阅了一遍,上面主要写着国史编纂处工作职责和人员安排:

    “第一条本处隶属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史学门

    第二条本处分纂辑及征集二股

    ……

    第十五条征集股主任之俸给,视本校图书馆主任;其事务员及书记之俸给,视本校事务员及书记。”

    上面写的东西并不多,十五条文字言简意赅,没费多大功夫便将其看完。

    将简章重新交给蔡元培,程诺疑惑道:“这上面的东西很好啊,我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不知蔡公让我看这些是为何意?”

    蔡元培笑笑,直接在程诺的注视下,拿起笔唰唰把北京大学四个字后面额外加上一行社会科学院五个字。

    “现在能发现问题了吗?”蔡元培温和道。

    “不是,蔡公这是教育部给北大的任务,为何要加上我们社科院,要知道现在我们连牌匾都没有,还不如你们刚接收国史馆的样子,更是一穷二白。”程诺彻底呆住了,赶紧追问。

    蔡元培解释道:“国史编纂应当绝对脱离政府权力的干预,但北大从制度上受限于国民政府,在未来很难不受政府力量的干预,甚至将权力收归到其他政府部门,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到时国史编纂的工作很可能因此中止。”

    程诺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不确定道:“蔡公是说,因为我们科学院有着私人的身份,俩家合作,若是政府想后悔了,从中斡旋的余地更大一些?”

    蔡远裴点点头:“史者,记载已往社会之现象,以垂将来者也。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意义重大,我们当代人有责任有义务让后人知道过去这段历史的真相。

    因此,保持国史编纂的独立性,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事,刚好你们科学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两家可以互相合作,把你们社科院的名气也打出去。”

    王乐之在一旁也跟着说道:“听蔡伯伯说梁任公先生就是社科院未来的院长,而梁任公先生正是‘新史学’的提出者,刚好趁着这个机会对我们旧社会的史书编纂进行革新。”

    蔡元培也语重心长道:“中国传统的史书编撰,从体例上可分为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三类,实际上三者皆以政治为主,而其他诸事附属之。

    因此修订史书不应该只是为政治服务,而是应当全面反映历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史编纂处计划编辑各类词典,着重的是史学的社会功能,目的在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发展和国家振兴提供参照。”

    程诺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些层面的含义,除了对社科院独立性地位的认可外,还有对梁启超先生的尊崇,甚至还有对章太炎先生的念念不忘。

    怪不得自打程诺一过来,蔡元培先生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原来这算盘一直在噼里啪啦地打着。

    不过从整体考虑来看,双方的合作对程诺来说,也是件好事,毕竟其它自然科学院已经逐步走上正轨了,人文方面想追赶上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今恰好可以借着北京大学这辆交通工具,进行弯道超车。

    想罢,程诺就开始对其中的一些细节方面,开始与蔡元培进行初步的沟通。

    中途那位年轻人王乐之有些事,便先行告辞。

    看着年轻人远去的背影,蔡元培感慨道:“致远,你可知你的名号在这些年轻群体中有多响亮,我这位小友虽然是过来看我的,可实际上聊起你也是没完没了,非要打听去你们科学院工作的条件。”

    程诺好奇道:“那蔡公怎么说的?”

    蔡元培扶了扶眼镜,说道:“我说啊,能去科学院的,最低也得是硕士学位,寻常大学只配过去端茶倒水。”

    程诺追问:“那位小友怎么说?”

    蔡元培笑呵呵道:“他说刚好啊,正准备前往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学习,回来后刚好符合你们的要求。

    你这倒好,人在家中坐,才从天上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