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江南士子,应诏去大西南大西北

    第七百零九章 江南士子,应诏去大西南大西北 (第1/3页)

    “真的?”

    侯氏这时高兴地忙站起身来,还立即接过了沈懋孝手里的钱,问道:“这么说,麟儿可以继续进学了?”

    沈懋孝“嗯”了一声。

    “没想到,你这书呆子有一天也能找到这么好的活。”

    “只是这抄书能抄多久?”

    侯氏说着就问起沈懋孝来。

    沈懋孝说道:“你放心吧,要抄好些年!他们说,抄完这些书,最少都得十年。”

    侯氏听后倍感惊愕,道:“要这么久啊!”

    侯氏接着又眉开眼笑道:“不过,真要这么久也是好事!这就是说,你这活能干十年,十年之后,麟儿早就从矿业学堂毕业,能去矿场当技术员了。”

    沈懋孝只微微一笑,没有多言。

    “我就说,朝廷不会不管我们死活的!”

    “蒸汽机纺纱出现后,我就只能闲着。”

    “因为继续纺纱就只能亏,还倒贴钱出去,这样的话,根本没法过,而伱又不愿去下苦力,觉得白读了那么多年书,还怨着朝廷不该这么推广奇技淫巧,而使天下寒士无果腹之食。”

    “结果,转眼朝廷就给了你这样的大活,还明显就是给你这样的人专门准备的。”

    “你现在,总该不怨朝廷了吧?”

    侯氏说后就问起沈懋孝来。

    沈懋孝笑道:“不怨了!”

    “如今看来,只能说明,天子雄才大略,是我自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蒸汽纺纱虽然让你不能再靠纺纱挣钱养家,但能让天下财富剧增,朝廷进而也有更强的财力来兴文教,使我这样久不登第的寒士,也能有个自己适合且收入不错的活计。”

    朱翊钧招募大量文人抄书校书,的确解决了许多如沈懋孝这样的文人家庭的收入问题。

    像沈懋孝这样的例子也不只一起。

    而也因此,江南地区对朝廷各项改革的怨气大减。

    “汤显祖因作品《还魂记》获皇明文学奖,赏银元三万两!”

    “程大位因作品《算学统宗》获皇明算学奖,赏银元三万两!”

    “王圻因作品……”

    与此同时。

    因为进献图书使朱翊钧知道了许多来自于民间的大作后,朱翊钧也如圣旨承诺的那样,对一些所著成果颇为卓越的作者予以了厚赏。

    奉旨来南都领赏的汤显祖、程大位、王圻等人,很快就领到了锃亮的大量银元,与写着奖掖原由的圣旨和奖章,还拿到了御赐的冠带。

    而这一幕,也让许多文人士大夫看得更加眼热。

    许多有追求的文人士大夫,开始放弃在烟花柳巷抛洒精血,转而开始在书斋枯坐,认真写起书或画起画来。

    毕竟受皇帝赏赐可不仅仅是得笔丰厚的赏银那么简单,里面的政治收获已足以让人眼馋。

    同军功章能让一个武人更愿意卖命一样。

    朱翊钧在文化知识成就上给予文人的荣耀,也能让一些文人更有动力为之付出心血的。

    这一天,苏州长洲。

    冯家宅院内。

    生员冯梦桂刚与自己弟弟冯梦龙一起抄完书回来,就见冯梦龙又坐在了书案上,奋笔疾书,便问道:“才抄了一天的书,也不歇歇。”

    “歇什么,弟还要写书呢。”

    冯梦龙笑着回了一句。

    “汤临川写个《还魂记》都能得圣上恩赏,我也能!”

    “何况,我也已经收集了许多民间传奇,正等着编写成书呢。”

    “现在我先写好,没准将来也能有机会被收进大典里,或者进各大图书馆,还能让你我兄弟多抄一段时间的书,多靠抄书挣得一些钱。”

    随后。

    冯梦龙就又说了几句,言语间明显也有想通过文学创作而被皇帝注意到的意思。

    冯梦桂听后没有阻止,只是笑了笑,道:

    “仔细把眼睛熬坏了。”

    江南文人多。

    能做官的江南文人在庞大的江南文人基数面前,算是少数。

    而通过中进士做官的,更是凤毛麟角。

    大部分江南文人只能在社会上从事其他职业,乃至没有职业,成为游手好闲的生员。

    没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