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大汉厨子到此一游

    第二十七章 大汉厨子到此一游 (第1/3页)

    俗话说的好,望山跑死马。

    眼瞅着两座山头距离不远,金雕一个急掠,三五个呼吸便能往返一次,可是,杨川与豹姐一家子却足足攀爬了三个多时辰,方才抵达半山腰。

    在肯特山脉,这种不起眼的石头山随处可见,但杨川从登顶的那一刻就察觉——

    这座小山,很不简单!

    从风水学的层面来看,这座无名小山的周围群山环抱,左手一条蜿蜒长河,赫然便是著名的色楞格河;右手高高隆起一座巨峰,便是匈奴人口中的‘狼居胥山’。

    用汉人的说法,就是左青龙、右白虎、万山朝拜的格局,是风水宝地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若将肯特山视作一条沉睡万载的远古巨龙,这座小山包,便是其万千余脉之中,酷似‘龙口含珠’的一处绝妙所在。

    此外,杨川敏锐的察觉到,与周边那些山峰相比较,这座山上的树木植被竟分外的茂密,只不过那种参天巨木和盘根错节的树根、藤条,竟是一根都不曾看见……

    也就是说。

    这座毫不起眼的小山,是后来才出现的。

    杨川环顾四野,挑选了一棵相对高大的落叶松,花了一点时间将其砍倒,仔细的数了数它的年轮——

    一百二十年左右。

    这意味着什么?

    杨川突然觉得有些口干舌燥,莫名的就想逃离这个鬼地方:‘这座小山包,分明就是一座坟墓啊……’

    循着六只傻雕盘旋的方向,继续攀爬数十丈,杨川来到一条巨大的裂缝前。

    他只是探头看了几眼,便缩回了脑袋。

    此地绝对是一座坟墓,而且,规模还十分惊人,起码是那种动辄占地数百亩、上千亩的帝王陵。

    所谓的‘裂缝’并非是一条,而是四条,或者说……是方方正正的一大圈,约莫有三四十亩大小,应该是陵墓的某处发生塌陷,从而才形成这般光景。

    杨川在山上坐着休息了一会儿,便喝令六只傻雕返回狼居胥山,并严肃警告它们,不准再来这边玩耍了。

    他自己也下山了。

    这座陵墓很有可能是匈奴某大单于的陵寝,地下长眠的,有可能是第一代大单于头曼,也有可能是其子孙冒顿单于、老上单于。

    再有大半年,军臣单于死后,估计也会被送到这里安葬吧?

    对于匈奴人的安葬风俗,杨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