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败家玩意儿

    第四百一十章 败家玩意儿 (第1/3页)

    陇西郡是一个烂摊子,比当初的朔方郡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想要快速恢复陇西郡的元气,就不仅要面对民生凋敝、土地荒芜、战乱不断等问题,更要想办法与李氏家族斗智斗勇,这无疑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陇西李氏,从表面看去,不过是一些拥有大量良田、山林、矿山和池沼的狗大户,可当你细细捉摸一番后,便会惊奇的发现,正是这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狗大户’、‘土包子’,才真正教你明白什么叫耕读世家。

    当然,还有武将世家。

    他们的宅院并不如何显赫,无非就是城堡的石墙坚固一些,可是,那些氐人部落、羌人部落和匈奴人却极少敢与其正面冲突,;不仅如此,那些狼日哈的、羊日哈的,每年在与陇西李氏交换牛羊牲口马匹粮食的同时,还要额外的给老李家送来一些‘贡品’。

    像什么牛羊马匹,虎皮貂裘,名贵药材,矿石美女,都是李氏家族最为喜爱之物。

    陇西郡西北、西南几个‘边境县城’,一般都设有‘集市’,这些集市名目众多,有叫营的,有叫榷的,有叫集的,也有叫市的,反正就是附近那些羌人氐人部落习惯怎么叫,人家就给你起个相应的名字,基本没有什么定数。

    通过这些集市,李氏家族会将草原人亟需的粮食、铁器、酒水等物,高价卖给那些部落人,同时,再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大量收购牛羊牲口马匹,再沿着秦岭的几条崎岖山道,输送到咸阳,转而卖给长安城的狗大户……

    如此一来一往,整个陇西郡啊,差不多成了一个巨大的集贸市场。

    陇西李氏,自然便是其中大赚特赚的‘二道贩子’。

    其中利润,可想而知。

    所以,他们对田地的依赖和追求并不如何迫切,一些大户人家名下的几千亩、几万亩良田,无非是人家随手而为之的结果,如今拿出来换取一个民爵进阶卿爵、官爵的机会,才显得一点都不心疼。

    这些事情,杨川此前根本就没有想过,直到他来到陇西郡担任太守,想要通盘考量这片土地的经略时,才意识到的。

    由此看来,刘彻对此早已心知肚明,所以才显得有些迫不及待,将杨川、霍去病、曹襄三人暗戳戳的派过来。

    “还是皇帝厉害啊。”

    送走董仲舒和他的门人子弟,杨川显得有些疲惫,整个人瘫软在马扎子上,连喝了好几碗茶水,都没有从那种无聊、无趣而毫无意义的疲惫中缓过劲儿来。

    想想也是命苦。

    在长安城时,皇帝要他们几个少年人与朝堂老贼斗,如今外放陇西郡,又要与陇西李氏斗,反正就不能让人消停。

    “老师,学生一直有个疑问,”霍光走上前来,给杨川换了一碗新茶,恭谨问道:“老师既然想要对付陇西李氏,为何却又是给他们发钱,又要变着法的给他们争取爵位?”

    杨川闭目养神,慵懒问道:“霍光,伱在临汾老家生活时,村子里有没有小伙伴欺负你?”

    霍光点头:“有过。”

    杨川问:“面对他们的欺负,你一般采用什么法子应对?”

    霍光想了想,道:“面对村中孩童的欺凌,学生一般不声不响,回到家中,偷一些家里的瓜果菜蔬什么的,悄然来到对方家中,说是家中有一些多余的存粮,拿过来让其父母共享之。”

    杨川:“然后呢?”

    霍光:“然后,在其父母面前,使劲夸赞其儿女聪慧绝顶,一看就是今后大有出息,是当大官的料。”

    杨川被惹笑了,骂道:“你这哈怂,果然比你哥哥坏了很多。”

    霍光腼腆一笑,拱手道:“老师,学生懂了。”

    杨川笑道:“懂了就好。”

    霍光躬身施礼,规规矩矩的退了下去。

    一旁的张汤、司马迁、东方朔几人却一头雾水,齐齐看向杨川,目中之中尽是疑惑之色。

    杨川看在眼里却也懒得理会,便要刘满、织娘、娜仁托娅三名小妇人准备香汤,沐浴之后就该歇息了。

    终于,司马迁忍不住开口询问:“长宁侯,某家……咳咳,我也有一个疑问。”

    杨川随口道:“你一个史官还有疑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