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一个悲伤的故事

    第四百六十四章 一个悲伤的故事 (第3/3页)



    ……

    霍去病在天山北麓,去揍右贤王了。

    阿铁回头,假扮成匈奴人,继续祸祸西域诸国了。

    韩嫣统帅的三万精锐铁骑,在两万仆从军、一万多辎重部队的拱卫下,也进入了河西走廊。

    与之同行的,还有六万户‘大汉移民’。

    这六万移民,主要任务是屯田,其身份一言难尽,无非就是刑徒、商人、赘婿、犯官之流,对于长安城的狗大户们来说,将这样一批人剔除出去,其实也算一件好事。

    六万户屯田移民,零零总总算下来,人丁超过三十万,加上他们随身携带的牲口、农具和简易的弓箭刀枪等,乍看之下,就极为壮观。

    韩嫣很得意。

    在皇帝身边伴读十几年,他从一个小小的郎官,稳步上升,如今,一步登天,竟然成了大汉的‘车骑将军’。

    同时,代替杨川,成为河西走廊的郡守。

    皇帝承诺,打好西域一仗,回到长安城,就给他一个骠骑大将军。

    并,封侯。

    想想就令人口干舌燥、脸热心跳……

    这一路上,唯一让韩嫣不满的,便是北军老卒似乎对他这位车骑将军不太服气,那些校尉们嘴上虽然不说,可一言一行间,总会流露出一丝令人不快的轻视。

    看来,皇帝说的对。

    北军,乃朝廷之北军,岂能容忍其成为某一二位将军的北军?

    昔日周亚夫,便是北军大营的统帅,那个时候,北军还叫细柳营,就连景皇帝前去大营,都要看周亚夫的脸色,想想就糊涂啊。

    端坐在高头大马上,韩嫣感慨不已。

    “前方七十里便是胭脂城,将军,咱们是直接去胭脂城,还是就地扎营,明日再去?”

    这一日,大军行至龙首山附近,哨探返回禀告。

    韩嫣举目远眺,淡然道:“告诉将士们,加一把劲儿,全速前进,到了胭脂城,本将请弟兄们喝酒吃肉。”

    将令传下,一片腹诽。

    七八十里路途,其实是大军行进时整整一天的路途,眼看着就要日落西山,黄昏将至,跋涉一日的将士们人困马乏,却还要夜间赶路。

    只能说,韩嫣不知兵也。

    “车骑将军,大军今日已然行进八十余里,要赶夜路,也需埋锅造饭,让将士们吃一点东西。”

    一名北军校尉听着将士们的抱怨之声,忍不住策马而来,拱手说道:“此外,大军行进时,兵卒倒是可以边吃干粮边赶路,问题是战马……”

    韩嫣不置可否的笑道:“本将知晓,大军行进,战马须得二十里一停歇,三十里一洗鼻,给将士们说一声,坚持一下,到了胭脂城,便有酒有肉。”

    那名校尉面色阴沉,拨转马头离开了。

    不知体恤将士,不知爱护战马,除了卖相绝佳,陪皇帝读书睡觉十几年,这位新任车骑大将军简直狗屁不通啊……

    眼瞅着那名校尉离去,韩嫣的心情却不错。

    就算你心有不服,又能如何?

    看来,皇帝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大汉的北军,如今还真成了大将军卫青的私兵,就算剥离出来几万人,似乎都是油盐不进?

    当夜,韩嫣统领大军抵达胭脂城下时,已然夜半时分。

    其实,将士们倒还好一些,最为遭罪的,终究还是那些随军而来的军户,他们不仅拖儿带女,同时,还用牲口、牛车等‘运输工具’,将中原老家的全部家当都带了过来。

    跟随大军长途跋涉几千里,本来就累死累活,好多人一家子在途中生病,没有足够的粮食和药品,便只能被遗弃在半路。

    北军一名校尉粗略估计过,光是从长安城到胭脂城的三千多里路上,病死在路边的军户,便不下三千户。

    一万多条性命,还没有抵达屯田,便一命呜呼。

    而且,往往还是一家子一家子的死掉。

    对此,韩嫣眉头都不曾皱一下,这位出身清贵的车骑大将军,满脑子都是纵横沙场,建功立业,拜将封侯,哪里顾得上一两万卑贱军户的性命!

    故而,等大军抵达胭脂城,清冷月光下,哀声四野。

    ——————————————————

    PS:推荐一本朋友的外国历史新书《新罗》,18世纪七年战争期间,意大利小国崛起,复兴罗马的故事,喜欢外国历史,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推荐一本朋友的外国历史新书《新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