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3章 十年大治

    第0693章 十年大治 (第2/3页)

的个体小农,他们生产获取的粮食除缴纳田租外,都归他们自己所有。这一制度的推行,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通过上述措施的推行,农业生产很快发展起来,出现了繁荣景象。

    史书称“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要其业而乐其事。”反映河洛地区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描述说“牛马被野,余粮委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

    故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也迅速增长起来。

    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全国有“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

    占田、课田法颁布后的第三年,即太康三年,全国有“户有三百七十七万”。表明剥削减轻致使大量人口恢复了登记,而到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人口已恢复回三千五百万人!

    从一千六百多万到三千五百万的人口,只用了短短二十年的时间,谁知道西晋王朝到底经历了什么?

    当然了,不可否认的,其中许多都是胡人来着。

    而魏帝国则是截然不同的。

    经过乱世,许多男子丧生了,故而民间出现了许多寡妇,冉闵就直接颁布法令——禁止单身!

    男子十五,女子十四必须成婚。

    违令者,罚款!

    就是在这种奖惩制度之下,魏帝国的人口才会出现暴涨的现象的,再加上世家门阀自古以来就有着藏匿人口的习惯,而冉闵就逼着他们把藏匿的人口都交出来,所以这一下就出现了这么多人口。

    人口多所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帝国加快同化四夷的步伐,以此达到化胡为夏的目的。

    而在这个时候,三年一次的科举就已经进入了尾声。

    本来魏帝国的科举是一年一度的,但后来朝廷和各地方不需要那么多的官吏去治理了,故而改为三年一次,这也表明魏帝国现在是人才辈出的情况,能人异士是一抓一大把的!

    “宣,各位进士进殿——”随着中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