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输出大明价值观

    第一百三十六章 输出大明价值观 (第3/3页)

加入,当然了,这有一套严格的审核流程,必须是有一技之长、且为大明连续创造价值、且认同大明价值观的海外夷人,才可以被视为汉化后的大明子民。那你们再猜猜,会有什么后果?”

    两人异口同声:“渴望加入大明!”

    “便是如此,明白了吗?”

    姜星火笑道:“这种价值观的更替,会让他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是个大明人,从而想要努力成为大明人,这也就是海外户口权的核心利益所在。”

    “而这个前提就在于,在他看来,大明一定要比原来的国家更强大、更富饶、更文明,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利益,这种利益不局限于金钱财富,而是包括了身份地位、心理优越感等等一个夷人成为了大明子民,在身份地位上他就是比原先的同胞高人一等,他就是会有心理上的优越感。”

    事实上,思想殖民才是殖民的最高境界,武力征服不过是一个开端罢了。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嘤国老太太去世,能让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前殖民地人民,包括天竺、杭康等等现在颇为发达、人均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都为此痛哭流涕。

    精神世界价值观的某个木雕泥塑碎裂了。

    这也是唯一能解决蒙古人那种粗暴的武力征服后遗症的办法。

    “这才是汉宣帝定胡碑文的最好应用。”

    姜星火轻声念道。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汉土之民,皆沐汉化。”

    “纵去国十万里,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下课。”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壮哉!”

    顾成说话时目光炯炯,充满斗志。

    作为一代名将,哪怕岁数大了,身体也有各种小毛病,但心中却始终燃烧着熊熊烈焰。

    朱棣和顾成对视一眼,一老一壮两位军人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欣赏、激动与热血沸腾。

    作为开国功臣的顾成是大明朝当之无愧的第一代将星,而朱棣则是大明第二代最强的统帅,也是最为接近唐太宗模板的人。

    顾成现在已经年过七十高龄,但还坚守着自己职责,为国家效力。

    在数十年前,顾成曾追随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亲手将元朝打败,将蒙古蛮夷赶出中原,如今,他就要重新披挂上阵,返回北疆率领大军抹杀女真,为大明扫除后患。

    姜星火的这套理论,彻底引起了他们的共情。

    作为一个军人,开疆扩土让大明远迈汉唐,使他们荣耀所在。

    作为一个汉人,让汉人永远不再遭受屈辱,是他们毕生所求。

    正是因为经历过被异族入侵、凌辱,他们才明白,汉人自己强大起来,到底有多重要。

    而一个强大的汉人民族国家,就必须有持续的军功勋贵造血能力!

    否则,便会如姜星火所说那般,不过几代人的时间,便会沦落到文恬武嬉的境地。

    而海洋,无疑是比陆地更加能获得更多财富、缓解人地矛盾、培养军功勋贵的方向!

    顾成开口道:“不过陛下,容老臣说一句您不爱听的。”

    朱棣沉声道:“顾老将军请讲。”

    “大明想要完成战略转型,由陆地转向海洋,老臣认为没有问题。”

    “毕竟,蒙古人的衰落是必然的,而蒙古高原也确实如姜星火所说,注定了无法彻底消灭游牧民族。”

    “而下西洋,则不仅可以获取高额的贸易利益,还可以持续性地培养新的军功勋贵。”

    “老臣作为太祖高皇帝亲卫时,有一次太祖高皇帝便曾经对老臣说过,大明决不能走南宋的老路!”

    “皇帝至高无上,左边把着文官,右边握着武臣,决不能失去平衡!”

    “而向海洋培养新的军功勋贵,第一仗就是日本。”

    “日本这一仗必须打,也必须打的漂亮,老臣建议,陛下应该多选择青年的大明第三代将领,无论是张玉之子张辅,还是二皇子,都应该派上去历练.从来都没有雏鹰躲避在羽翼下能成长为雄鹰的道理。”

    顾成眉头紧锁,目光闪烁:“但有一点陛下一定要注意,那就是海战绝不同于陆战,大明自开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水战也只是跟陈友谅打的鄱阳湖之战,严格的来说,算是水战而不是海战,换句话说就是大明没有半点大规模海战的经验。”

    “因此,日本的各方面情报,包括军队有多少舰船、有多少兵力、训练如何、装备如何、辎重如何,各地政治势力如何分布、互相间关系如何、土地人口如何.都需要曹国公出使的时候探查清楚,这一点,曹国公的任务非常艰巨。”

    “可是,老臣对于曹国公的能力,秉持着怀疑态度!”

    顾成脸色凝重地说道。

    虽然说大明的国力军力远超日本。

    可在顾成这位性格忠谨的总参谋长这里,凡是都是情报越多越好。

    但是曹国公李景隆,真的是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么?

    朱棣目光深邃,他看着墙壁说道。

    “朕会亲自去南京码头迎接载誉而归的曹国公。”

    “到时候不论功成与否,朕心中与曹国公的种种芥蒂,一笔勾销。”

    朱高炽莫名地打了个哆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