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回 只能屈服

    第七百七十八回 只能屈服 (第3/3页)

:“这是应该做的事,着你带牛羊各三十头,米一千石,干净衣物一千件,柴五百斤,去见周王。”

    “臣领旨谢恩。”金自点跪下。

    李倧又让金瑬的儿子金庆征为大将,带兵一千,水手三百,往勒富岛抓加哈禅。

    金自点带着这些物资,以及自己私下买的盐、胡椒等物,浩浩荡荡的前往珲春。

    珲春县的大街上,杨承应正在视察珲春县的学堂。

    这座学堂遵循关内儒学传统,庙和学堂合二为一。

    在这里教学的夫子,都是当年祖可法和巴哈纳训练的士兵,退伍后和库拜等人一道来了这里办学。

    由于学校草创,中小学堂都在一处。

    不过,学校的学生并不多。

    大部分是库拜和谭布带来的士兵家属,大一点的孩子都在山里面挖人参赚钱。

    杨承应过来时,夫子硕诺正在教孩子们温习上午的功课,听到外面传来大动静,估计是大人物来了,赶忙跑出去迎接。

    见是大王亲临,他赶忙招呼孩子们:“快来,大王来了!”

    “都不许出来。”杨承应远远听见,便高声道:“课堂时间,谁来了都不许出来。”

    硕诺这才赶紧让孩子们回去。

    有先到的孩子,出于好奇探出脑袋瓜儿想看个究竟,也被硕诺摁了回去。

    他看到孩子们都回了课堂,这才奔至大王驾前:“晚生珲春县学堂夫子硕诺,拜见吾王殿下,殿下万福金安。”

    听着硕诺自称晚生,杨承应笑了起来。

    下了马,杨承应问道:“你这里有多少孩子?”

    “回大王,一百三十三名学生。其中中学生八十三名,小学生五十名。”硕诺回答。

    这里的“中学生”和“小学生”不是按照学龄划分,而是按照实际年龄。

    按照制定的《大周学律·学堂章程》规定,收六岁以上儿童入学就读,初等教育(小学堂)学制五年,中等教育(小中学堂)学制三年,高级中等教育(高中学堂)学制两年,高等教育(大学堂)学制四年。

    发展较好地区,孩子都有学籍,按照学龄计算,进入相应等级的学堂读书。

    像珲春县刚发展起来,只能按照年龄计算,权当是扫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