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亲上加亲(求追读收藏)

    66. 亲上加亲(求追读收藏) (第1/3页)

    一早,梁王刘武身背刀斧、砧板,跪在未央宫北门请罪。未央宫北阙下,是臣僚奏事和谒见的地方。

    原来梁王到函谷关后,弃了王侯所乘车辇和仪仗护卫,换乘平民使用的布车,只带两个随从骑兵卫士,投奔了长姐馆陶公主刘嫖。

    “终于是一家团圆了!”窦太后抱着她的儿子刘武,大哭特哭!

    这是那个心机老老的瞎眼女政治家吗?和平民家的老妇人一样,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哪有政治家的风范?她心里只有她的孩子,她孩子里只有她的武儿。

    大凡多子家庭里,长子都要迁让幼子,面对父母的偏爱和忽视,照顾父母倚老卖老时无理的要求,还不敢有半点不耐烦。

    看着老母亲和小儿子抱头痛哭,长姐抱着老母和小弟流泪劝慰,景帝刘启被冷落成局外人。这个局外人,还被老母亲认作害她失去一家团圆的罪魁祸首。

    “母后,您爱吃的圆子……”王娡谦恭地命宫人端上汤圆,“既是团圆,这圆子也是应景的,香甜圆满。”

    栗姬在一旁撇着嘴嘀咕了一句,仰起下巴显示自己的清高和不屑。

    窦太后擦拭泪水,拉住儿子刘武:“吃点娡儿做的圆子吧,是真好吃!一个多月,哀家都吃不下东西,是娡儿每天送来的圆子,吊着哀家这条老命……”说着她又哭起来。

    “母后!孩儿不孝,让母后乱心伤神了!”梁王也是小孩子一样依偎着老母亲,期艾艾地哭。听到王娡的声音,眼神躲避着。

    宫人把汤圆盛好奉给众人,每人在观赏一番,开动入口的时候,都惊喜地认为吃到了人间至美之味!

    王娡并不擅厨艺。但她做美食的时候,就是一番在实验室的操作,精细到甜度增之一分则太甜,减之一分则太淡;糯米粉与粘米粉的比例,轻咬即破,不粘腻糊嘴,又透明如玉;果仁碎的大小,在齿间只需轻轻一碾,无渣有香,伴着猪油的滑和蜂糖的甜,齿颊里满满让人沉醉的醇美!山药为泥、青梅为丝熬制的酿,浇在圆子上面,洒上金桂花,如同白玉顶着云霞,云顶浮现祥光!

    本来不打算用猪油的。豪门贵族,以猪肉为下品。因为此时养猪的猪圈,大多在厕所的下方,猪吃人的排泄物。但牛羊油膻味重,鸡鸭油味索寡淡,只好仍用了猪油。

    “真是香甜美味!”大家都啧叹着。

    两颗汤圆,让人刚享受到入口的甜美,却戛然而止,不由人陷入对美味的期待和抱憾。连栗姬都忍不住看着空碗意犹未尽。

    “没有了?”窦太后问了一句。

    “有各色菜式,都上来。”景帝说道。

    “母后,臣妾明日做了再送来。”王娡歉疚地说,“今日人多,只稍微尝尝吧。”

    梁王刘武看着老母亲心酸地说道:“母后瘦多了……”

    “还不是因为你,害得母后吃不下东西?!”栗姬的快嘴刺刀露出锋芒。

    梁王惭愧低头。太子刘荣紧张地看看父皇,又看看母妃。

    众人皆知,窦太后自梁王闯祸,饮食难进,日夜哭泣,形容消瘦。倘若一个多月不进食,人早挂了!也就是王娡亲手做了圆子每日送来,让窦太后吃得顺口。

    人人赞叹的美味,却是窦太后的“糖衣炮弹”!经过王娡观察,窦太后是有糖尿病的!

    中医谓之“消渴症”,上消~~口渴,中消~~饥饿,下消~~尿多。窦太后的盲,眼有云翳,是白内障,晶状体变性。这是糖尿病易引致的并发疾病之一。

    窦太后因忧虑梁王不进饮食,圆子却吃得十分顺口。一盆圆子,今日诸多人分得每人两颗,这可是窦太后一顿的食量。

    一个多月时间,在王娡的“精心投喂”下,窦太后已经出现了“三多一少”的症状: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上消、中消、下消齐具。人体的各器官细胞,在高糖分的浸润下,功能逐渐失常……

    大家惊讶地看着窦太后,一个消瘦的老太婆,风扫残云般吃下大量食物,不禁欣慰。

    “二弟梁王安然无事,母后真太开心了!吃下这么多食物!”馆陶公主刘嫖笑着对景帝刘启和梁王刘武点头。

    “还是娡儿孝顺!”窦太后夸赞道,“看哀家吃不下饭,想方设法给哀家做吃的,就怕哀家的身体撑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