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压缩机的畅想

    第二百四十六章 压缩机的畅想 (第2/3页)

无法智能化,不能一次成型,一些需要开孔的地方,还要用机器二次加工。

    但也足够了,军工厂的设备再配了一些设备,加上在弄一条生产线。一个月发动机可以生产五百台以上,如果能出口的话,也是一百多万,一条生产线一个月就能挣回来。

    其实跟天户那边的汽油发动机厂比,罗成这边同意一条生产线,产量其实还要低。这主要是这边的发动机结构不一样,部件还多。

    按照罗成的意思,下个月是真的收着来的。要扩张的话,其实各车间都能增加机器来提升产量。而杜永康算帐的方式跟罗成的算法不一样,杜永康算的是现有的产量利润,罗成算的是扩张后,产量提升后卖出去的利润。

    反正不担心卖出去的问题,最多就是发动机没联系出售。在罗成看来,哪怕出口不了,最多自己用了。汽车厂又不是生产不了轿车,最多别整哪些花里胡哨的造型,先弄一款比较四方的车型,比如老式桑塔纳车型。

    在香港也流行过这样的车型,在一些老港片里,经常能看到的出租车就是这样的。铁皮弄薄点,冲压机就能冲压的出来车壳,当然了,整体依然不行,可以分离式冲压,分前中后三部分。

    反正发动机造出来,根本不愁用不掉。光卖发动机哪有卖车的利润高,而要是不能出口的话,对国内卖三千,就会有人说话。但能出口,国内哪怕三千也会有地方抢着要,可能出口了,就不会卖国内了,而是优先出口。

    这个时代就这样,在国内你的产品价值不是根据性能来的,而是你生产的材料成本。而一旦能出口,你价格卖的贵人家才会闭嘴。就跟叉车一样,罗成说卖国内要五万,出口要三万。但要是不能出口,造的叉车再好,可能价格就不是你想定多少就定多少了。

    反正按照罗成的算法,下个月就算扣除厂房建设,职工楼建设,他的研发投入等等。工厂肯定还会有不少钱。主要是从叉车和发动机上面来,发动机要是出口不了,那明年第一个目标就是生产轿车。

    杜永康听到罗成这样的算法,也不好再说什么,起码叉车不在计划生产任务之中,这的确能有不少利润。

    次日,工厂有了副厂长后,罗成起码可以当半个甩手掌柜了。除非是有人针对新来的副厂长,按照规矩,下面有人有事情需要汇报,一般都是汇报给直属领导。要是直属领导拿不定主意才会继续上报。

    也就是说临时工学徒工要是有事情,就会向带他们的师傅汇报,师傅要是解决不了就找组长,组长解决不了就往上面找主任,反正是一步步来。

    而副厂长分管生产,以前没有副厂长,有关生产方面的事情都会直接找罗成,但现在再找罗成就不对了,属于越级汇报了。可能你汇报的时候是无心的,但越级汇报,对于有些人来说,就会认为是看不起他。

    有了副厂长,除非不是杜永康分管的事情,以后都不用向罗成汇报了。除非是杜永康不在厂里,有事外出请假之类的。否则就算下面的人不懂规矩找到了罗成,罗成也会让他们去找杜永康的。

    所以这第二天虽然还是在罗成的办公室开会,但罗成已经安排人去给副厂长的办公室弄临时的会议桌了。这以后呀,每天的会议罗成都不用烦了,由杜永康召开,没他的事情他都不用参加。而他有事情的话,就让宣传科的人通知召开就是。

    甚至以后搬到新的办公楼,有单独的会议室,规模发展大了以后,甚至各部门都可以召开会议。那时候权力就更细分化了。

    有了副厂长,罗成都觉得自己可以放假了。只不过待家里也无聊,外面又冷,溜达也没意思。可惜了,这年代啥电子产品都没有,哪怕是改革后,有个电子游戏室也好呀。

    而让罗成稍微有动力的是,空气压缩机的结构图搞出来了,气压制动结构图也都掌握了。并且压缩机的原理也掌握了,其实罗成一开始也没有注意到,他在搞发动机的时候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空气压缩机原理基础了。因为发动机内部就有气缸压缩的一些原理,但那是配合着汽油的充分燃烧,属于很弱化的气动原理。

    但这次是独立的空气压缩原理,装在汽车上的话,可依靠发动机为动力,带动压缩机工作。然后再通过压缩机的动力,控制大货车各种的动力需求。

    其实这年代已经有很多地方运用了压缩机的原理,比如用蒸汽烧锅炉之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