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八章:藏地佛塔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藏地佛塔 (第2/3页)

至于塔身和塔顶,用的大多是精炼黄铜!”

    王道士随后又仔细分析了塔身上的梵文:“梵文的内容,多是当年修建浮屠的大僧、供养人、修建匠人的名讳,然后就是一些祈福经文什么的,从这些梵文的内容来看,大概修建于唐末五代时期,当时这里已经不是唐的领土,被吐蕃国占据,是吐蕃国组织百姓在这座城池修建的祈福浮屠。”

    宋思媛点点头:“那就对得上了,这座浮屠的风格,和藏地的喇嘛庙很像,能出现这样的浮屠,这就证明这座城池确实受到吐蕃国的建筑文化影响……”

    王元箓所说的这段历史,与盛唐的衰落有着很紧密的因果关系。

    自从贞观年间开始,大唐打通丝路吞并西域,从此以后,西至中亚葱岭、北至天山山脉、东至突厥草原、南至雪域昆仑山在内的广大西域地区,尽数被盛唐吞入疆域,唐朝在此地设置安西大都护、剑南都护、庭州都护府,以羁縻制度维持起对西域的统治。

    那时候,西域诸小国的胡人,都以长安的大唐皇帝为天可汗,遥拜上国,尊奉正朔,视能去长安做官、贸易、交流为荣耀,这种情况直到安史之乱,才被彻底改变。

    天宝十四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安禄山裹胁河朔三镇的精兵强将,在河东起兵造反,消息传到长安,唐明皇与贵妃带着皇族亲眷、文武近臣望风而逃,期间又经历马嵬坡之变,杨贵妃被停滞不前的叛军勒死,唐明皇几经颠沛流离,这才逃到蜀地避难。

    这次闹剧就此拉开盛唐衰落的序幕,也为大唐国祚敲响了丧钟!

    当年,唐明皇好大喜功、喜好捷报,为了让边镇武将为他开疆拓土,将士兵的征募权下放藩镇,其后更是开放税收、官吏任免的权力,使得边镇成为国中之国,权责过于集中。

    在这种制度之下,安禄山兼任幽州、魏博、成德三镇节度使,麾下兵马二十万,这些全都是能够上阵杀敌、保卫疆土的精兵强将,安禄山在三镇节度内,总揽军权、税权、行政权、官吏任免权,已然是河东的土皇帝。

    此人最惧怕李林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