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我还是有点积蓄的

    第六百八十六章:我还是有点积蓄的 (第1/3页)

    周瑞拒绝了娄阳的“夜宵”提议,回到酒店后,让这位娄处也赶紧回家陪老婆吧。

    进入房间,连接网络,周瑞搜索了一下洪安然所说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

    果然在公示网站上找到了。

    是一篇非常长的文件,由发改、财政、国防科三部联合发布。

    就像洪安然说的,这是一篇草案提议,旨在初步放出后,收获各部门意见,观察社会反馈,不是最终稿。

    通篇在说一件事。

    尝试构建商业航天、民营航天。

    “文件”是以什么为出发点,周瑞暂时不知,但显然,组织上,包括航天局自身,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单纯由“国家队”来一力支撑中国航天技术,担子太重。

    财力担子重,技术担子重,名誉担子也重。

    没有“失败”的自由,就会使得每一次成功,都如履薄冰。

    这严重阻碍了中国航天的发展步伐,也浪费了“工业基本盘”突飞猛进的时代机遇。

    航天局的建制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但如果以整个社会的体量算,航天局能触达的部分,终究是少数。

    而每天,这处土地上都有各种新技术、新人才、新机会冒出来。

    可能某个卡壳了许久的技术问题,答案就藏在社会的某个角落,就像今天的研讨会,开明智能代表的角色。

    所以要好好抓住机会,就要让更多的力量“看到”、“知道”、“参与到”。

    大体方针上,组织上准备鼓励商业航天、民营航天的发展,用市场化机制,去激活现在国内的大工业底蕴。

    打开口子,让更多的力量涌入航天事业。

    这是民族事业,可福泽数百年。

    不过航天领域。终究是比较孤高的,很少有什么民营企业、社会资本,会在这方面会有所涉及。

    门朝哪里开都不知道,外国技术也对中国封锁。

    这就需要航天局等国家队成员,主动下放一些技术,成为“引子”。

    文件表示,航天局可以灵活的,下放一些不涉及国家安全的航天技术,以技术入股也好,以技术授权也好,甚至免费提供做技术置换也成。

    初期还能提供人员支持,来吸引社会力量进入这一领域。

    同时,航天局之前几十年打下的基础,比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