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你中了伏波将军的计了

    第249章 你中了伏波将军的计了 (第1/3页)

    曹操给孙策提供的葛公车图纸和技术,与诸葛亮原版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性能方面暂且不论,光是建造速度和难度,就差了好多——曹操还没有摸索出标准化的思维、以及预制零件组装这些先进经验。

    所以就算学会了造葛公车,实战中也是先把军队拉到某座城池周边、扎营包围,然后再慢慢伐木、打造,这种大型器械,动辄要十天半个月才能投入战斗。如果伐木距离远,需要运输木材,那就更费事了。

    然而,曹操的这个天然缺陷,到了周瑜手中,却被强行草草改掉了。

    周瑜是在华歆刚刚抵达秣陵、游说孙策的当天,拿到图纸后,就在秣陵召集工匠、伐木、加工木材、打造,还特地统一了榫卯尺寸,确保最后组装起来便利些。

    不过,周瑜的这个改良,却不是因为他比曹操聪明,而是他没得选择:

    他一开始就假想好了要攻空虚的广陵,他也知道被诸葛亮改造邗沟运河后的广陵城,是一個四面环水的“岛”,而且广陵商贸发达,这个“岛”上根本没有树林供攻城方砍伐。

    所以,强攻广陵城所需的攻城器械木料,本来就必须是从别处提前准备好运过来的,没法就地取材。既然逃不过,周瑜就索性在秣陵把木头都加工好再运过来,也算是歪打正着了。

    此前哨探侦查、备战,前前后后将近十天,周瑜这一手也没闲着,一直在让工匠加班加点。仅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周瑜的战备统筹能力是不错的,知道周期长的任务要提前开干。

    也正因此,他决定强攻之后,三四天之内,就能把葛公车组装出来。

    在此之前,周瑜也没闲着,扎营围城后,就派人破坏城南的陷坑鹿角拒马。还组织了几次试探性进攻,摸清刘备军防御力量强弱。

    而广陵守将陈登,则非常沉得住气,在周瑜最初的试探性进攻中,他甚至都懒得露脸鼓舞己方士气、打击敌人士气,只为了让周瑜能在泥潭中陷得更深一些,到时候再戳穿。

    ……

    直到周瑜围攻广陵南城的第三天,随着葛公车的雏形,已经渐渐搭建起来、隔着一两里路都能隐约看到那些高塔状的攻城器械时。

    负责南门守卫的陈到,才把情况通报给了陈登,随后陈登连忙亲自策马赶来南城楼,亲眼查看验证。

    “葛公车?孙贼什么时候学会造葛公车的?莫非就是靠我军和袁术军交战时,逃散的敌军溃兵泄露出去的一星半点描述?可是孙贼也没接收过袁术溃兵才对,他都没参加过灭袁之战……难道是曹贼跟孙贼互通有无了?”

    陈登在最初的稍稍紧张后,很快也想到了答案。

    这并不是陈登有多聪明,而是排除了其他一切合理怀疑后,剩下的那个答案无论看起来多不合理,也没得选了。

    接受了这个事实后,陈登很快也释然了。这种武器己方阵营已经公开使用两年多了,那么多敌人近距离看到过,被人学去个外观也是免不了的,已经保密够久了。

    而且这东西就是诸葛兄弟发明的,陈登去年正式投刘后,跟诸葛瑾也共事了那么久。

    陈登既然知道自己要承担广陵防务、扛住最东线防区,两人也经常会交流战术经验,陈登有一次就专门问过诸葛瑾,要是遇到敌人也学会用葛公车攻城了,又该如何防御。

    诸葛瑾当时甚至都没犹豫,直接就熟极而流报出了一些答案,无非都是后世攻城科技里对付攻城塔一类装备的妙招。

    眼下陈登看到周瑜用了葛公车,立刻就提前预做准备,让守城将士们调整投石车和巨弩的部署,准备给周瑜来点惊喜。

    “把床子弩全部挪到马面侧面的射垛,准备侧射!换上尾部带挠钩的铁羽矢,绑上粗麻绳、设好滑轮架、挂上千钧巨石!投石机改挪到马面正面!”

    一连串的指挥,非常复杂,至少也要一天半天的准备时间,但相比于周瑜那边的葛公车组装速度,还是算快的了。直到次日,周瑜才把葛公车组装完,而陈登已经先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