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章 永乐大帝的遗言(三合一)

    第一八四章 永乐大帝的遗言(三合一) (第3/3页)

事宜。

    商议的结果就是不宜出兵。

    他们还没有来得及上奏,永乐帝就先召见方宾。

    方宾极力说,兴兵的费用不足,永乐帝听了很不高兴。

    于是,他就又将夏原吉召来问边防储备情况。

    夏原吉的回答是:连年出兵,都无功而返,军马储备已损失了十分之八九。

    加上灾荒不断发生,现在可以用内外交困来形容了。

    况且您圣体欠安,还需要调养。

    陛下要是真的想要远征,就请遣将出征,陛下自己千万不能再御驾亲征了。

    很显然,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永乐帝所想要听到的。

    本就不开心的他,就变得更加不开心了。

    他立即命令夏原吉,出去治理开平的粮食储备。

    然后接着召见吴中。

    结果吴中进去所说的,也和方宾一样。

    永乐帝更加不开心

    觉得这夏元吉在这件事情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于是就将刚出去不久的夏原吉召回,关进内官监。

    随后又将大理寺丞,邹师颜也关押起来。

    关这人的理由,是他曾代理户部事。

    方宾因此而惧而自杀。

    永乐帝越想越气,觉得这些他所倚重的重臣,根本不理解他一次次执着北征的用心良苦。

    于是就又抄夏原吉的家,除了赐给他的钞币外,其余全部没收……”

    朱元璋听了韩成这一番诉说之后,这才算明白夏元吉是一个什么存在。

    也忽然间有些理解,老四为什么会在临终前,说上这样一句,听起来有些没头没脑的话了。

    老四这是在临终的时候,有些后悔了,也知道夏元吉当初给他的那些意见,是真的为他好,是在为他考虑……

    不过这夏元吉倒是挺能活的,竟然是五朝重臣!

    这样算起来的话,这家伙岂不是要活到七老八十?

    “那……朱高炽上位期间呢?都做出了多少的值得称道的事?”

    沉默了一阵儿之后,朱元璋望着韩成再次询问。

    “永乐大帝的永乐年间,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永乐盛世。

    仁宗皇帝,和宣德皇帝二人统治的时候,被称之为仁宣之治。

    总体来说的话,就是朱高炽登基之后,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

    永乐帝时期,一次次的大动作,说实话已经透支了不少大明的国力。

    尤其是大明宝钞,贬值贬的太过于厉害。

    国内情况比较严重。

    而仁宗皇帝又是一个比较宽厚的性子,一直都在处理内政,对于内政很是了解。

    在加上那众多朝臣,此时也不愿意再往外打了。

    所以就开始采用诸多手段,开始恢复生产,对大明的国策进行调整。

    对一些他看重的官员进行任免,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

    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

    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缓和了内部的矛盾。

    他还采纳了夏原吉的建议,取消了郑和预定的海上远航。

    取消了边境的茶、马贸易。

    还停派,去云南和交趾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

    整体而言,就是从他开始,改大明积极向外的政策,转为保守。

    这些政策,听起来确实让人觉得有些不爽,但结合着当时大明的财政情况来看的话,大明也确实有些无力再一直支撑着往外打了,需要一些休养生息……”

    听韩成说了,朱高炽做的事情之后,朱元璋也是有些郁闷。

    在朱元璋看来,老四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很符合他口味的。

    结果,这样多都被朱高炽给停了。

    这确实让人难受。

    不过联想一下,大汉时期汉武帝一直向外打,到了后来大汉自身钱财问题,也变得困难的事情之后,倒也勉强能够接受朱高炽这样做。

    “还有没有别的事?”

    “有,那就是洪熙元年的时候,他准备将都城迁回南京。

    他不喜欢北平,觉得这里太过于靠北了,距离域外蛮族太近,他对于北伐也没有多大兴趣。

    此外,他长期在南京监国,熟悉南京的情况。

    维持北方京城的费用,也花费不菲。

    这项费用大大地增加了大明东南的负担,也使各朝廷部门难以应付。

    这些都是他想要迁回南京的原因。

    而那个时候,因为永乐帝才迁都不到五年的时间,所以很多朝臣对于南京还是很怀念的。

    对于这一决定,很是支持。

    据说,此举也是夏原吉和其他高级官员,作为把资源从北方边境之中,转移出来的一个重要举措。

    而朱高炽自他登基时起,显然也这方面的意思。

    因为这个时候,他已设南京守备,并派他信任的将军和宦官去指挥……

    洪熙元年四月,朱高炽定北京所有官府部门为行在。

    半个月后,他又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谒陛下你的皇陵,并留在那里负责。

    当时南京地区,有地震发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打消这个念头。

    他虽然比较宽仁,但在很多事情上,都很有自己的主见。

    迁都之行,正在他的主导下迅速进行……”

    “这么说,咱大明的京城又变成应天了?”

    说完之后,朱元璋又觉得不对。

    “你之前不是说了,自老四迁都之后,我大明就开启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时代吗?

    这样来看的话,等于说是朱高炽此番迁都没有成功,又或者是后面的皇帝,再次将都城给迁回到了北平?”

    朱元璋更加倾向于是今后,又有别的皇帝将都城给迁回了北平。

    因为这个时候,等于是朱高炽,还有朱高炽朝中的诸多重臣,都是想要做这件事。

    除非老四从棺材板里跳出来,否则没有任何人,能在这件事情上阻拦他。

    “是此番迁都没有成功。”

    竟然是没有迁都成功?!!

    朱元璋闻言顿时愣住。

    什么情况这是?

    莫非真的是关键时候,老四揭棺而起,阻止了这次行动?

    这不可能吧?

    真要是能这样的话,他早在朱允炆做出一系列混账事的时候,就这样做了,废了朱允炆这孙子!

    “这到底是咋回事?莫非是最后关头,朱高炽突然又改变了念头?”

    朱元璋是真的想不明白。

    “不是,是……他在这个行动开始之前,去世了……”

    啥?!

    朱元璋的眼睛瞪的老大。

    韩成口中说出来的这句突然去世,是真的令他意想不到。

    这好好的人,咋说去世就去世了?!

    “这…他也没有当上多长时间的皇帝吧?咋就去世了?”

    朱元璋一脸懵逼的询问,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给整凌乱了。

    “确实没有当上多长时间的皇帝,十个月就去世了。

    至于去世的原因,是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好。

    不然当初永乐帝也不会给朱高煦画世子多疾,汝当勉力之的饼了。”

    才十个月就去世了?!

    才十个月就去世了?!!

    哪怕是朱元璋知道朱高炽自幼身体不好,可这个时候,也依然被韩成说出来的这个消息,给整的脑瓜子嗡嗡作响。

    整体来看,这朱高炽能力还很可以的,他还指望着朱高炽能如同鞑子皇子里面的那个雍正一样,好好的搞好内政,为大明积蓄力量。

    消除掉老四留下来的隐患,为后世子孙留下一个更为坚实的大明,成为大明极为重要的一环。

    可哪能想到,这才不过是短短十个月的时间,他就去世了!

    这……

    朱元璋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当真是天不佑大明啊!

    寿宁宫的偏殿里,再一次的陷入到了沉默中。

    “按照韩成你的说法,这个时候太子朱瞻基在南京,朱高炽突然去世,汉王朱高煦还在,这等情况下,只怕朱高煦会忍不住出手吧?”

    沉默了一阵儿之后,朱元璋声音有些疲惫的向韩成询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