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一道血书不够,便来十道百道

    第45章 一道血书不够,便来十道百道 (第2/3页)

 上报给清廷的裁军方案中,吴三桂拟裁去额兵7200名,其中1800人调贵州广罗、蒙景两镇,另5400名兵丁调云州、马龙两营。

    也就是将自己所属的忠勇五营裁掉了三分之一兵力。

    鳌拜接吴三桂奏折后觉得此事可以到此为止,便以小皇帝口吻批复同意,同时又授意兵部、吏部,即今日起凡三桂题补各官,一律不准。

    从而进一步限制吴三桂的权力。

    又提升吴三桂儿子和硕额驸吴应熊为少傅兼太子太傅。

    为显皇恩浩荡,一视同仁,同时还提升已故靖南王耿仲明的孙子耿聚忠、耿昭忠及平南王尚可喜三子尚之隆为太子少师。

    相比尚、耿两家,吴应熊的爵位仍高于这两家,以此向吴三桂暗示朝廷对他们父子恩遇独厚。

    这些事情俱由塘报发往各省督抚、将军、都统处。

    王五这边是有资格看塘报的,因为他是汉军正白旗都统。

    看过塘报对鳌拜的处理办法也不禁叫绝。

    玛法就是为人粗了些,理政和带兵打仗却不是吹的,真有两把刷子。

    要不然皇太极、福临也不会对玛法如此信重。

    巴布尔快到了,王五却不打算迎接,因为他箭伤未愈。

    只将此事交由金冠三、李文负责。

    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浮尘子陪同张煌言的“特使”罗子木打山里回来了。

    带来的消息不是很乐观。

    由于明军在竹山城遭到清廷新任陕西提督陈福的重创,使得原先两次胜仗鼓起来的士气为之一泄,不仅降兵大量潜逃,明军自身也再次出现潜逃者。

    数量还不少。

    对此,三位老帅采取了当初王五的做法,即愿留者死战到底,不愿留者任他离去。

    虽说此举让明军由七千余人降到五千余,凝聚力相比之前再次提高。

    鉴于短期内无法与清军再战,三位老帅商议后决定收缩防线,放弃对竹山、房县一带的“恢复”意图,转而继续经营茅麓山及巫山几处据点。

    如此做法,一是因为经竹山一战,明军内部的强硬主战派意识到敌我实力悬殊过大,一两场胜利无法改变大局。

    二是王五通过浮尘子传回清廷新委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