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复明惟王爷也!

    第46章 复明惟王爷也! (第1/3页)

    “老宗伯?”

    王五不知此人是谁,听罗子木语气倒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因为先前罗子木所说四人中他不识得归庄,也不晓得阎尔梅,可顾炎武和黄宗羲的大名却是如雷贯耳,大名鼎鼎的很。

    二人可是前世研究南明史和明末清初思想界无法绕过的人物。

    满清非中华便是这些思想家的观点。

    此观点搁两百年后,就是殖民统治与反殖民统治的观点。

    而那老宗伯于罗子木口中更甚过顾炎武四人,显然地位极重,应当是这个时代文坛和思想界的泰山北半人物,却不知是谁。

    王五在脑海中翻来覆去,也没想到那人是谁。

    继而忽的想到一人,不禁问道:“这老宗伯可是钱谦益?”

    “不错,正是牧斋先生!”

    提到老宗伯,罗子木不禁一脸敬重,发自内心的敬重,绝无做伪模样。

    这让王五不由大是奇怪,斟酌片刻实言道:“据我所知,这钱谦益早在弘光年间便在南都率众出城降了鞑子,气节早失,怕是当不得罗参军老宗伯一说。”

    “将军这是误会老宗伯了。”

    罗子木摇头道,“当日清兵南下,做主开城投降者乃南京守备勋臣赵之龙、保国公朱国弼、守备太监卢九德三人,其余勋臣六部、都察院大臣不过虚有其名,牧斋先生又因曾拥戴潞藩朱常淓为弘光朝廷排挤”

    按罗子木的说法,弘光元年南都城内决策降清的是赵之龙,其在弘光帝出逃后立即派兵驱散拥立伪太子的百姓,把持各门大张告示宣布向清军献城。

    因此南都出降这件事上,钱谦益根本就不是主动,而是被赵之龙等投降派挟迫。

    清兵入城后钱谦益即被多铎派人押送燕京,一天都没让他多留在南京。

    后清廷为了笼络人心任钱为礼部侍郎,但钱不久就以病重为由返回原籍常熟。

    满打满算只在燕京呆了五个月,回到原籍后立即开始暗中反清复明,直到如今。

    从时间节点上来看,钱去燕京时清廷尚未颁布剃发令,江南也没有爆发抗清斗争。

    等钱到了燕京,江南才因抗拒剃发血流成河,钱的家乡常熟更是被清兵一屠再屠。

    “老宗伯回到常熟后不仅出钱支持抗清义军,还亲自出面劝说降清明将反正,并向永历朝廷制献上“东西并进,合师长江”的战略计划。”

    罗说钱献上的这個计划就是先收复江南,再逐步北伐,恢复明室江山。

    王五听的心中一动,早先他也有过沿江东下占领江南的念头。

    后来因为无法放弃根据地数万军民独自东下,这才无奈抛弃这一方案。

    仅这一方案的现实作用和意义,其实是很高明的一个策略。

    江南为钱粮赋税重地,可养十万雄兵。

    南都更是明之故都,收复意义极大。

    当年朱元璋便是据了江南之后才真正发迹,成为一方霸主,终开创明室三百年基业。

    无法东下,王五这才退而求其次向穆里玛、张长庚要的荆州。

    荆州之地虽险要,控扼长江,但于将来三藩之乱时此地只能起一重要筹码作用,也就是能左右清廷和吴三桂,于起事之初起举足轻重作用,从而为王五带来更大的利益。

    但想以荆州开创几百年江山,却是相当难的。

    毕竟,人口摆在这。

    满打满算,荆州府城连同各县辖人口也不过几十万。

    能够征用武装训练的青壮最多五万,再多,百姓负担不了,民间生产也必被影响。

    而江南二十年前虽被清军大举屠戮,但二十年繁衍下来,人口已然恢复到千万级别。

    三藩之乱后,福建的耿精忠拼命北上和清军硬碰硬,为的就是占领江南。

    虽然耿精忠的兵马于三藩最弱,但这家伙却是打的最狠最卖力的。

    硬生生打的康亲王杰书躲在后方两年,要不是台湾郑家拖后腿搞人家后方,怕是轮不到吴三桂在衡阳称帝。

    因为占据江浙财富重地的耿精忠,是不是还愿意当吴三桂的小弟,很难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