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硬着头皮“救场”

    第62章 硬着头皮“救场” (第3/3页)

    梅花这两天上班都比较早,但来到岗位上,常常坐在角落里呆坐很久。

    这么大的一个家,一个女人,十几年就在这里生活,没有出去过,能有什么见识,要想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不可能。

    可我倒有三个方案,想跟她交流,毕竟很多执行的任务得靠她组织人员推动。

    第一,上一次,为了给姚大人通签养生堂公文,给人家梁穆王“打进步”,曾经操办过一次88桌的寿宴大席。可以说开创了梁国朝野开办大席的新高度新纪元,场面之大,用料之精良,加工之精细,服务之精心,令梁国上下都赞叹不已,通过那一次,都知道相府有我这样一个能张罗办大席的刘半程,据说让我回来直接上任相膳堂堂主,也有这方面因素。其中更重要的因素是在之后的接触中才了解到的,暂先不提。

    不过,正是因为有了那一次办大席的成功经验,办其它团餐,我想应该不成问题。

    想想都有点好笑,自己在老家的时候,“十四五”岁的时候,连农村的三十几桌简易加工的酒席都不敢上前,现在能操办起一个国家上层的高品质高标准高质量的大型团餐,这个时间跨度和成长跨度,自己都觉得像在梦里。

    从眼下来看,各个府衙的后厨,这里刚运营的姚府养生堂,都没有这个实力来操办这类数十桌或者上百桌的团餐。

    可这恰恰是这些王侯将相的痛点,谁家没有红白喜事儿,谁家没有大事小情,有交往有喜事庆贺就得有像样的场地和团餐保障,甚至还要有团餐礼仪主持及场地服务。

    自己承办呢费时劳神,还未必能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都希望有一个人或者一家能帮助他们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在晋代的梁国,明显是个空白。

    而且这种团餐,都是先交定金再下单加工,利润高且来钱快。

    因为提前定日子,提前要交定金,积少成多,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相膳堂日常开销的周转的问题了。

    梅花听我这么一讲,似乎是懂了,又觉得没有懂,毕竟她没有经历过我所经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