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00批次歼8C,交付部队

    第184章 00批次歼8C,交付部队 (第2/3页)

6架歼8C,很快以半圆形排开在了交付现场周围。

    “何工,我记得之前不是说这次只交付4架飞机么,怎么多出来两架?”

    常浩南一边鼓掌,一边侧过头向旁边的112厂副总工程师何明问道——二人之前曾经有过一面之缘,聊起过关于十一号工程技术引进的不少细节。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埋头研究软性磨料的事情,并没怎么关注过飞机总装的情况。

    “还有两架是交付给海军航空兵的,上个月才派下来生产任务,我估计歼8C这次可能要同时装备海军和空军了。”

    经过何明这么一提醒,常浩南才注意到距离他最远的两架飞机涂装和其它4架不太一样,并且正在入场的甲方代表中还有几个穿着藏青色双排扣的海军冬礼服。

    “海航竟然能拿出这么多经费?”

    实在不是常浩南看不起海军航空兵,要知道1997年是华夏建国以来军费占GDP比例的最低点,总共只有不到820亿元,分到每个军种头上就更少了。

    尤其对于烧钱最狠,买一艘船动辄十位数的海军来说更是不够,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而岸基海军航空兵本来就是个比较尴尬的定位,从实际作用来讲跟空军同行并无太大区别,最大的价值是保留编制,给现在看来还比较虚无缥缈的航母梦留个念想,因此更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大部分情况下只能装备一些比较老旧的型号。

    像这样新机交付直接就能用上的,除了专门给他们准备的歼轰7之外,基本上就没再发生过了。

    “也是受到去年年初那个事情的影响吧,部队对于新飞机的需求都很旺盛。”何明推测道:

    “另外,歼8C毕竟是完全由咱们自己设计制造的型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容过去老型号的后勤、维护和训练体系,无论飞行员还是地勤转换都比较快,战斗力又比传统的二代机强出不少,虽然飞机本身贵了点,但后续的使用成本其实不高。”

    在仪式的讲话环节结束之后,常浩南再一次见到了梁卓平。

    二人上次见面,还是在京航大学的那间小会议室里。

    为了决定常浩南是否有资格加入八三工程。

    那是他两辈子加起来,第一次单独面对航空工业系统的掌门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