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理论结合实际

    第295章 理论结合实际 (第3/3页)

畴,可以获得一些理论方面的指导,让控制系统的开发效率加快,也就给了我们这些没赶上工业革命的国家后来居上的可能。”

    实际上,常浩南所说的,正是他过去一年中已经在做的事情——

    不仅仅是通过他的超前眼光,而且还通过技术手段来提高科研效率,让有限的经费发挥出比别人更大的作用。

    而在听过这一番话之后,旁边的三个人竟同时一怔,然后露出了不同,但都明显是在思考的表情。

    90年代末期,国内的计算机专业倒是也红火过几年功夫,不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段时间计科专业的火热有相当的盲目性,90年代初真正的先发红利期早就已经过去,而计算机产业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结果这几届学生毕业之后正好赶上互联网泡沫崩盘,遭遇几乎类似于21世纪初听了“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的鬼话去学生物的那批人。

    除了少数大佬之外,大多数人根本熬不到十几年后的产业爆发,早就转行了。

    这种背景下进入学校,哪怕是燕大这种等级学校的本科生其实未必知道自己学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很多人只是单纯地习惯了努力学习,或者是根本不用努力学习就考了个很高的分数,然后顺势选了分数线最高的专业。

    毕竟哪怕到了二十多年后的信息时代,高考考生对于大学专业的了解程度依然低到足以让高考报名和职业规划成为一个独立行业,更别提现在。

    三个人其实也不过是大二的本科生,在此之前还并没有认真地考虑过所学所用之类的问题。

    现在听常浩南这么一说,才第一次真切地有了些感受。

    几人说话的功夫,电脑上正在运行的优化算法也到了尾声。

    不过跟前面几次不同,并不是真正输出了什么东西。

    “已经不用继续下去了。”

    常浩南中止了程序运行并打开日志文件,很快找到了症结所在:

    “处理约束的办法有问题,所以没办法收敛,再怎么跑也不会输出有效解。”

    三脸震惊.jpg

    “你们看,这两个函数虽然不能算作弊,但其实也是钻了赛制的空子,第一名的算法只适用于可分量的竞赛验证函数,根本不能叫通用优化算法,几乎不具备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名的稍好一些,但要计算拉丁方,不适用于参数太多的情况,也有很大的限制,换句话说,前两名都是完全为了比赛而生的应试算法。”

    常浩南分析道:

    “当然,从参赛的角度上,通用算法并不比它们高贵,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希望算法学的发展能够更加贴近实际的应用层面,而且……”

    说到这里时,他犹豫了一下,因为后面的内容确实完全是他的推论,不过最后还是讲了出来:

    “而且根据你们的描述,我估计这一届比赛可能会针对这种行为增加一些限制,比如在测试流程里面加上一个标准以外的模型或者函数。”

    “……”

    总之,当天晚上,常浩南又成了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