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树个正面典型

    第483章 树个正面典型 (第2/3页)

  人才队伍毕竟是有培养周期的。

    当然,这個思考过程,常浩南当然不可能明着说出来。

    所以张振华一开始还是有点疑惑的:

    “常总,咱们现在连大推力的第三代涡扇都已经在研发了,怎么还要去引进轻型涡轴,或者涡桨发动机的技术?”

    面对这种直球提问,常浩南只能把原因稍微“润色”一下:

    “张工啊,我嘛,毕竟也不是神仙,精力总归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型号所有项目都插上一脚。”

    一句话说完,张振华脸上已经露出了一脸难以言说的表情。

    那意思基本就是“您这还不算神仙?”

    不过常浩南倒是并未察觉,只是接着继续解释道:

    “再说,你也知道,我们一直以来研究的都是轴流发动机,而这些轻型的涡轴和涡桨则普遍采用轴流和离心串联的方式,跟咱们目前的主攻方向不符。”

    “如果能用相对有限的代价补全我国300kw级别的发动机型号序列,那对于我国的航空产业发展也是一大助力。”

    “但是常总,咱们眼下好像并没有一个型号需要这样一个级别的发动机啊?”

    张振华在430厂工作了将近二十年,尽管对于“型号牵引”的现状也有所不满,但是真到了分析具体问题的时候,还是免不了产生路径依赖——

    因此他下意识地认为,一款没有装机对象的发动机,是很难上马的。

    这个问题,让常浩南刚好有机会说出自己更进一步的想法:

    实际上,300kw级别的轻型涡桨,应该很快就会有装机对象。

    一个是进入新世后必定需要的新型初级教练机——初教6虽然经典,但毕竟已经是近四十年前的型号,已经不太能满足新时期的飞行训练需求。

    另一个就是常浩南之前就和贵航工业说起过的长航时查打一体无人机。

    上辈子华夏就在无人机动力方面吃过不少亏,只能选择从奥地利引进生产一种低功率的活塞发动机,耽误了不少型号的发展。

    很多生意,尤其是技术方面的生意,90年代反而比二十年后要好做得多。

    不过常浩南并没有说起这些事情。

    一来是张振华级别不够,这些涉及到航空产业规划的事情不好多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