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这个活我最拿手了

    第159章这个活我最拿手了 (第1/3页)

    第159章

    千山堡,此时原名叫汤河营,这里原是明朝初期的一处营地,洪武六年,蒙元余孽那哈出从沈阳出发,袭击位于都指挥使马云的前锋部队,为了积攒力量,反击那哈出,马云麾下将士建汤河营,以守代攻。

    后来,辽中卫成立,汤河营就废弃了下来,经过二百多年的洗礼,原来永固式的军营早已不成样子,不过,汤河营城再破,也有城墙、壕沟、营垒可供利用,总比在大草原上单位建城更加容易。

    宁海军的千山堡防御体系,以千山堡城,既原来的汤河营为基础,为三道纵深结构,根据地形变化而变化,简单来说,就是越是平坦易通过的区域,防线纵深越大,越难以行军的区域,防御纵深就不大。

    经过初步的试探,建奴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古怪战线的古怪之处,特别是宁海军似乎有了更加充分的准备,只要他们进攻,首先要承受着宁海军火铳、火枪、火炮的打击,等到摸到铁丝网前,至少伤亡三四成。

    就算摸到铁丝网前也没有什么用处,那铁丝网也可恶透顶了,韧得厉害,锋利的弯刀使尽全身力气砍下去,十有八九无处着力被轻飘飘的弹开,有个别的倒是一刀就砍断了,但是先别忙着高兴,这铁丝网可是拉了好几层的,砍断了一根,下面还有六七根呢。

    不等这些幸运的建奴炮灰砍断第二根,破空射来的弩箭便要了他们的命。岳托看到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果断改变了战术:“下马步战,砍木桩。”

    接到岳托的命令,这些炮灰跳下马去使劲地砍那些钉进地里的木桩。

    在岳托想来,只要把木桩给砍断了,铁丝网也该倒下了吧?

    不过,岳托显然没有意识到蒙古炮灰只是炮灰,他们的装备显然不适合干这种活,要知道,那些系着铁丝的木桩足有海碗口那么粗,硬得要命,用一把不到一公斤重的弯刀去砍,得砍到什么时候?

    再说,蒙古弯刀主要是用闵铁制造的,锋利倒是锋利,但是软得厉害,硬碰硬地对砍的话,最多砍上七八次整把刀都废了,用它砍木头?这要是让各族族长看到了,非把这些败家子活活打死不可!

    弯刀挥舞之下,木屑乱飞,但屁用都没有,弯刀砍卷刃了无数把,木桩一根都没有砍断。宁海军的弩兵、火铳兵重点关照这些蒙古,随着枪或弦响,一名名正在挥刀对着木桩狂砍的蒙古士兵惨叫一声,带着满腔的愤怒和不甘倒了下去。

    岳托眼看着明军营垒前的尸体越堆越高,那道看似单薄的“篱笆”牢不可破,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说:“看样子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先收兵,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了再想办法!”

    号兵吹响了收兵的号角,幸存的蒙古骑兵如逢大赦,连伤兵都顾不上了,勒住马头转身就逃之夭夭,把一千三百多具尸体和伤兵留给了宁海军。

    宁海军士兵看到蒙古骑兵退了,乐得在战壕里手舞足蹈,放声欢呼。

    岳托的心情非常不爽,他不甘心失败,在见识到了宁海军的防守非常严密,他就开始寻找宁海军整体防线上的漏洞。在先前的侦察中,他已经发现宁海军的整个防线有三四百里,很容易判断出来,宁海军绝对不可能在整条防线上派出大量的军队,就像万里长城一样,长城在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地段是不驻兵的。

    经过一系列的侦察,岳托终于发现宁海军在位于千山堡东南二十五里处的草帽山口方向,这一段属于宁海军的防御空白区域。

    岳托其实猜对了一半,宁海军确实是没有绝对的优势兵力,把整个防线防得滴水不漏,但是整条防线却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在吃过亏之后的岳托很快调整了部署,为了迷惑宁海军士兵,三番五次调动兵力,往西北方向松林镇方向调动,让宁海军以为他的下一阶段的主攻方向是在松林镇。

    然而,问题是,宁海军根本就不为所动,任凭建奴骑兵来回奔跑,就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该挖壕沟的继续挖壕沟,该装手榴弹的组装手榴弹,或者一队士兵蹲下一起,听着报纸的朗读。或者东拉西扯,聊起了家长里短。

    岳托也是一个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的将领,他故意在日落前,将足足两千余名真正的建奴精锐调到草帽山口方向。

    岳托也早已是意识到面对躲在战壕里的明军步兵,弓骑兵无能为力,所以这次他们不用弓骑兵了,派出去的都是骑马步兵,身披重甲,手持利斧大盾。

    利用战马高速冲刺到草帽山下,然后下马,有人支起大盾准备防御飞来的弩箭,有人抡起大斧猛砍木桩,平心而论,岳托的战术安排得还挺明确。

    宁海军似乎是中计了,一点反应都没有,在发现草帽山受到了攻击,急忙开始往草帽山方向调援军。

    “哼哼,明狗终于中计了!”

    铁丝网在建奴重装步兵的巨斧劈砍之下,很快就被破坏掉一个非常大的口子,至少有五六百米的铁丝网被顺利破坏掉。

    “冲过去,快,冲过去!”

    岳托兴奋的大吼道:“我倒要看看明狗还有什么手段!”

    早在建奴重装步兵在疯狂砍木桩的时候,壕沟里其实是有明军士兵在监视的,只不过这里的宁海军士兵太少了,只有一个队,十二名士兵,只能监视建奴,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在哑火率非常将近三成的情况下,采取人工补救措施,在雷场没有被建奴引爆的时候,采取人工引爆。

    看着铁丝网被破坏掉,建奴重装步兵再次骑上战马,朝着豁口扑去。只不过,他们刚刚走了不到三十步,就遇到了壕沟,这种壕沟非常坑,连续三道,每道间隔三五步宽,中间是平步,勉强可以停一匹战马,再就是一道壕沟。

    战马在高速冲锋的时候,非常容易越过第一道壕沟,可是第二道壕沟就有心无力,只能停在第一道与第二道壕沟之间的空地上。

    在失去缓冲地带的建奴战马,只能望着第二道与第三道壕沟跳脚大骂。壕沟有的是交通壕,可以快速通过宁海军士兵,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