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一条船上的人

    第387章 一条船上的人 (第3/3页)

宫,也不宜把它拆开吧?拆开的鸡也许还能吃,拆开的烟花肯定是放不了的。”

    “我等不管这些,只依令行事!”

    “这真是……”

    杜五郎正说得口干舌燥,挠着头一看,见薛白从宫中出来,连忙挥手道:“这里,我们进不了宫了。”

    薛白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处置办法,不过是上前向那些禁卫道:“诸位的难处我等也明白,都是为圣人办事。此事若难定夺,不如向上请示,如何?”

    “等着吧!”

    “好。”

    不远处的宫墙上,袁思艺正眯着眼看着这一幕。

    他没想到,薛白、杜五郎为圣人办事遇到刁难竟还能这般客客气气。真是半点火气都没有,没有火气,那些烟花自然就点不燃了。

    “大监,薛白提议向上请示,不知该让谁出面?”

    “辅趚琳,伱去一趟。”

    “喏。”

    辅趚琳从宫墙上看着薛白彬彬有礼的模样,心中却想到了自己派出去就再没回来的五个手下,暗骂这心狠手辣的奸佞真会装模作样。

    他故意绕了一圈,赶到宫门处,远远便问道:“出了何事?呀!竟是薛郎在此,可是谁为难你?”

    “不敢说为难。”薛白道:“我等欲入宫布置烟花,依宫中规矩却要拆开,可若拆开,烟花便不能放了。”

    “原来如此。”辅趚琳笑道:“拆开了再装回去,有甚难的?小事。”

    “装不回去。”

    “这,薛郎请恕奴婢见识浅陋,不能明白为何拆了就装不回去。”

    “……”

    时间一点点过去,花萼楼前已架起高台,走索的伎人的身影已出现在了空中。

    袁思艺远远望了一会那表演,低头看去,薛白等人依旧不急不缓地在与辅趚琳说话。

    而布置烟花的时间分明快要来不及了。

    袁思艺不由疑惑地想道,一个想要刺驾的逆贼,面对这种情况为何能这般从容呢?

    他终于有了一点动摇,怀疑自己猜错了。

    他并非是想阻止烟花入宫。既然圣人已有防备,安危无虞,又下旨要烟花典礼如期进行,他也不敢真就把烟花拦在宫门之外。之所以要故意为难薛白,无非是为了试探其态度罢了。

    “大监。薛白说,再晚他就来不及了,到时圣人责问,他只能实话实说。”

    “不急,再等一会。”

    袁思艺想了想,吩咐道:“你去,告知他,圣人取消烟花典礼了。”

    “这……”

    “去。”

    “喏。”

    袁思艺继续盯着,见那宦官匆匆赶到宫门处,传达了那句话。

    薛白听了,反应很平淡,抬起头环顾四方,之后目光向他所在的方向看来。

    看了一会儿之后,薛白抬起手,招了招。袁思艺皱起了眉头,终于决定亲自现身。

    ~~

    “袁大监来了。”

    薛白见了袁思艺,有瞬间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执礼道:“方才我还认为‘口说无凭’,袁大监竟亲自来了,看来圣人确是取消烟花大典了……失礼了。”

    最后三个字,他是向禁卫说的,说罢,招呼杜五郎便要走。

    “薛郎。”袁思艺却唤住了他,道:“你们宁可离开,也不愿把烟花拆开。可是有何隐情?”

    “隐情?”

    薛白眉毛微微一挑。

    这动作极是细微,平常人根本观察不到。

    袁思艺却是察颜观色的高手,再次确定了薛白要刺驾的猜想。试探到这里就够了,他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交锋的第一局他赢了。

    接下来,可以放他们入宫,盯紧他们摆放烟花的位置,找出更为确切的揭破他们的方式。

    袁思艺脸上遂绽出笑容来,道:“我说笑的,宫中之事,难免要多加小心,烟花既不能拆,遂试了试薛郎,勿要在意才是。”

    “不敢。”

    “那便请吧。”

    袁思艺转身,正要走开。

    “袁大监。”薛白却是喊住了他,道:“大监方才说隐情,确是有些隐情。”

    “何意?”

    袁思艺出乎意料,停下了脚步,思忖着薛白这是做什么,妄想打消他的疑惑不成。

    薛白道:“我可否与袁大监单独谈谈。”

    “请。”

    带着疑惑,袁思艺领着薛白走上了宫墙,在一段无人的垛口边停下。

    从这里能看花萼楼那边的表演,薛白像是被表演吸引了,站了好一会没说话,之后,却是缓缓问道:“我能信任袁大监吗?”

    袁思艺道:“得看是何事。”

    “我能信任袁大监对圣人的忠诚吗?”

    “那是自然。”

    “倘若圣人危急,而天下将有新君呢?”薛白道:“到时,我还能信任你对圣人的忠诚吗?”

    袁思艺因他前半句话脸色一凝,一字一句道:“我对圣人的忠心不容半点怀疑!”

    “好。”薛白道:“那我便冒着身死族灭的危险告诉大监……我被人挟制了,有人要利用我行刺圣人。”

    “什么?”

    袁思艺没想到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只觉石破天惊。

    他愣了一会儿,来不及细想,当即开口问了眼下最关心的问题。

    “谁?”

    ~~

    时间回到七月末,金城沟的坟地里,三个男人坐在月光下说着话。

    “说了你们不信。”李岫道:“我如今侍奉之人,是我阿爷过去的敌人,却是一直善待陇右将士之人。”

    “谁?”

    李岫向东一抱拳,缓慢而有力地道:“当朝太子。”

    王难得神色一动,想起了当年随皇甫惟明入朝时的情形。

    他是沉稳之人,此时却难掩心头的激动,问道:“太子想做什么?”

    “圣人老而昏聩,再这般下去,社稷会出大乱子的。”李岫叹息一声,似不经意而又理所当然地道:“太子想匡扶社稷。”

    “好。”王难得竟是毫不犹豫,果断应了一句。

    李岫却问道:“将军深受君恩,如此干脆,不觉辜负圣人?”

    “圣人年轻时英果无双,曾为救大唐社稷于水火,诛韦氏、灭武氏,今我等不过是效仿功臣,匡扶明主,何愧之有?”

    李岫见王难得如此豪气,知他是可信之人,方才吐出了下一个秘密。

    “想必,王将军也知薛白之名吧?”

    王难得道:“自是知晓。”

    “王节帅出事后,薛郎亦放下成见,与太子携手,共匡社稷。”

    “太好了。”李晟眼睛一亮。

    李岫从怀中拿出一份血书,又道:“两位将军若愿共效大事,今夜还请在此写下姓名,并答应为此事保密,或便提了我的人头去吧。”

    王难得、李晟对视一眼,径直拿出匕首。他们划破手指,龙飞凤舞地写起名字。

    陇右多是这样倾向于东宫之人。

    待名字写好,李岫收起血书,举起酒囊,道:“好,往后我们便是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