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老朱赏赐牛肉的用意,国力上升期的大明(二合一)

    第135章:老朱赏赐牛肉的用意,国力上升期的大明(二合一) (第3/3页)

    萧寒对着朱标遥遥举杯,喝了口酒。

    “什么基础?”

    朱标双眼微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我大明粮食不够啊。”

    “应天金陵城作为国都,故才有着足够的粮食,去作为大明宝钞的试点。”

    “但是我大明经历了蒙元多年的肆虐,各地的情况都算不上太好,连年战乱之下,很多土地都成了荒地。”

    “应天府之外,还有很多流民,虽然老爷子登位之后,各地官员也在不断收拢流民,努力尝试治理。”

    “但毕竟时间尚短,地方的资源有不如应天府,效果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有些地方,粮食储备不足,甚至还需要从其他地方支援,这样的情况如何发布大明宝钞?”

    萧寒开口对着朱标问道。

    “正是因为粮食不够,我们才有必要发布大明宝钞,大明宝钞定量供应之下,才更方便我们积累粮食啊。”

    朱标理所当然地开口。

    “你想的太简单了,在很多地方供粮不足的情况下,大家换不到粮食,会导致大明宝钞贬值,连带着正常的地方也受到打击的。”

    “起码,我们要先能够在各地都修建并填满一个地方粮仓,才有资格推广大明宝钞。”

    萧寒微微摇了摇头。

    经济这东西,牵一发而动全身,危机是可以传递的,在大明刚建国这种到处都是漏的情况下,把大明宝钞铺开。

    用不了多久,就会彻底变成老朱版的大明宝钞,在落后的物流条件下,在大明宝钞崩溃之前,除了能让富商巨贾吃的满嘴流油,什么也做不了。

    只可惜,老朱家的经济天赋着实有些不济,动不动就着急。

    萧寒想着,不由得感到有些脑仁疼。

    “那你以为,我们要如何才能快速把各地的粮仓填满呢?”

    朱标看向萧寒,发问道。

    大明的工部并不差,在各地修建粮仓并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粮食这玩意,虽然是地里长的,但也不会突然凭空多出来,还得一点点种才行。

    “嗯…”

    萧寒沉默一阵。

    “我大明现在之所以还存在大量流民,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原本的土地,所以被迫流离失所。”

    “而另一方面,很多地方的大量土地,则是因为长期闲置,导致变成了荒地,以至于出现了地方看上去土地稀缺的情况。”

    “而地方资源不足,却又无力进行大规模重新开荒,导致新的田地、农业政策推行缓慢。”

    萧寒捏着下巴,分析道。

    “此事,当如何解决?”

    “若是土地本就不足,便是想要摊丁入亩,也难以做到。”

    朱标眉头一皱,心下也是觉得有些棘手。

    “哈哈!”

    “此事简单,没有百姓没有土地,我们让他们去开垦便是。”

    “开垦的过程中,百姓视为给朝廷做工,由朝廷提供粮食。”

    “百姓只需在分到土地后最初十年,多交一点赋税便可,而朝廷,稳赚不赔。”

    萧寒呵呵一笑,表情轻松。

    虽然有些话说起来不那么中听,但事实便是如此,人口,向来便是资源的一种。

    若天下百姓多而世家少,那么从本质上讲,这便是国家的上升期,资源多而人少,可以把饼不断做大,让国家持续繁荣,哪怕是一个平庸之君治理,也可以让国家继续进步。

    只要不出现急功近利,以至于国家崩盘的情况,一切都可以不错。

    这也是为什么,南北朝某些朝代,从开国皇帝开始便是荒淫无度,却也能坚持几十年的原因,因为大家资源够分,百姓还能活下去。

    “好主意。”

    “如此土地被开垦出来了,百姓有了土地,朝廷也不用硬生生吃下这个亏。”

    “我就知道你小子一定有办法。”

    朱标眼睛一亮对着萧寒赞叹道。

    “不过,只是这样的话,好像并不能使我们大明快速富裕起来。”

    随即,朱标又是眉头微皱,虽然这么看起来,大明朝廷不会赔,但是想要获得收益,还需要足足数年时间才行,如此,并不足以是大明快速繁荣。

    “这个也不难处理,我们可以让百姓多开垦一些,将多出来的土地完全收归国有,建立朝廷屯田。”

    “并且,我们还可以使用新的生产方法,让农业生产的效率更高。”

    萧寒双眼眯了眯,喝了一口酒道。

    “嗯…什么新的生产方法能提高生产效率?”

    “难道说,你能很快拿出高产的作物吗?”

    朱标眼睛又是一亮,期待地看向萧寒。

    “高产作物我确实有办法.但是很快不行。”

    萧寒嘴角微微一抽,他突然发现自己有点不知道怎么跟朱标解释农牧一体,提高能量转化率这个概念。

    总不能,萧寒直接从能量守恒开始给朱标讲起吧。

    “就是.嗯,变废为宝。”

    “比如百姓在耕作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直接在地里烧荒当做肥料。”

    “其实这个很浪费,采用新的方式,比如我们可以实现农牧一体化,把那些秸秆青贮之后,作为饲料养牲畜,再用牲畜的粪便发酵成肥料,如此循环,来提高生产效率。”

    萧寒整理了一下思路,对着朱标开口解释。

    “嗯那为啥不直接让他们去吃草呢?”

    朱标仰起头,有些疑惑。

    萧寒:.

    “我大明不是漠北,哪来那么多草养牲畜,但是我们种植的庄稼很多。”

    “如果可以增加饲料,省下优质的材料,用来喂养战马,岂不是更好?”

    萧寒开口解释。

    “有道理,那么青贮是什么意思?”

    朱标尬笑着看向萧寒。

    “青贮.”

    萧寒一拍脑门,这才想起,这门技术好像是近现代才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需要机械用来把饲料搅碎。

    不过,这并不是问题,南方地区一年多熟,收了一茬粮食,还需要赶紧种另一茬。

    但北方地区,秋天收了要等春天才会继续耕种,反正收割又不能让老牛来,那个时候老牛闲着也是闲着,来给自己磨磨饲料也是很合理的。

    这种事,百姓可能不好做,甚至世家想要做出来也不容易,但是对于朝廷开的屯田农场该是有机会的。

    至于切碎改磨碎,会不会导致营养流失,这就不是萧寒管的事了,我大明朝管你是营养流失百分之二十还是百分之三十呢,能用就行。

    “这事说起来有些复杂,简单的理解就是窖藏之后可以让饲料对于牲口来说更好吃,长膘更快。”

    “让相同大小的土地上,能够产出更多粮食和牲口。”

    “当然,这事不急,这样的操作是有失败的可能的,等荒地开垦的差不多了,再进行尝试用来提升生产效率,让我大明能够进行长久发展,延长我大明的上升期。”

    萧寒随手夹了一口肉道。

    “再者,做什么事都不能操之过急。”

    “你就是太过于着急了。”

    “现在的大明宝钞反响不错,那是因为仅仅是应天府。”

    “毕竟,天子脚下,一国之都城,那要是连百姓都不相信,那大明朝的新政,还有什么希望?”

    “所以,对于南方,以至于北方,都得慢慢来,不能操之过急,不然,百姓对于朝廷信服程度不足,很容易适得其反。”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坚持,由百姓开始推广大明宝钞,乃至于全国通用的原因,而朝廷只要需要在宝钞供不应求之时,再发布一批出来的原因。”

    萧寒又是看向思索的朱标,开口说道:“还有江南与浙东的官员,都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毕竟,中书省的命令根本无法传达到江南与浙东,完全就是以你为尊,届时,便以江南与浙东,打开全国的交易市场,让百姓自主流通。”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本书开书以来成绩还算不错,为了回馈书友对本书的支持外加求一下12月的月票,现在开了一个月票抽奖活动,参与方法在书友圈,大家积极参与下,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

    等会再发布个花絮,一个我觉得很不错的视频,可以看看哟,而能看到这里的兄弟们,明白我最近的难处,能多发一点,我就尽可能的多发一点,拜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