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未雨绸缪,大举冶铁

    第123章 未雨绸缪,大举冶铁 (第2/3页)

为以后田地分给百姓、水泥做准备。

    等田地到了百姓手上,那肯定需要大量的农具,到时候再去做就过了农时了。

    用水泥修路、修城墙等等,都需要用铁来代替钢筋,因为缺铁没法修,那就太耽误事情了。

    反正现在朝廷有银子,多备点铁也没有关系。

    不仅是铁,以后的盐、酒、盐、茶叶都要重新规划,而不是现在一张盐引就能卖盐了,太过于混乱了。

    “好了,铁的事情就这样定了,郭爱卿朝会后着手做整顿计划,做好后呈给朕看。”

    待郭允厚回应后,崇祯朝着王承恩看了一眼,王承恩立刻上前,高声道:“传孙传庭觐见!”

    等在皇极门外的孙传庭立刻进了皇极殿,朝着崇祯行礼。

    群臣看着身着绯袍,绘着狮子的补子,神情有些疑惑,这可是二品武将的朝服。

    二品武将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他们也都认识,什么时候朝廷又出现了一个二品的武将?

    “诸位爱卿,朕成立了禁军都指挥司,这位就是禁军都司的第一任都指挥使孙传庭,

    你们相互认识一下,以后孙爱卿有什么要求,你们也配合一下!”

    此话一出,群臣顿时愣住了。

    大明两京十三省共有二十一个都司,大明也存在两百多年了,可从未有过禁军都指挥司。

    布政司、按察司、都司为地方的三司,分掌一省行政、司法、军事,都司是地方最高军事领导机构,负责各辖区内的卫所。

    都司听命于武军都督府,五局都督府又听命于兵部,复杂的一逼。

    崇祯懒得再多说,禁军是皇帝的亲军,皇帝想咋搞就咋搞,现在只是告诉他们一声,免得以后误会。

    “诸位爱卿,过完年就是崇祯元年,朕想在二月二龙抬头开武科,可有异议?”

    此言一出,群臣再次愣住了,武科多么陌生而又熟悉的词。

    武科太祖时就有,但一直到成化年间太监王直的建议才定下了制度,设定武乡、会试两级比试。

    但大明从太祖时定下的规矩,军事职位多半由世荫承袭,再加上由行伍逐步提拔起来的,武举选将只是个补充形式。

    所以每三年一次的武科举就成了一个过场,朝臣也都是应付一下,武举出人不多。

    所以,他们乍一听皇帝要开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