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千里做官,为的吃穿

    第751章 千里做官,为的吃穿 (第2/3页)

呢。

    尤其是孙承宗,家里七十余口人,虽然家里有些田产,加上皇帝时不时的赏赐一些,否则家里真的要揭不开锅了。

    “房爱卿,大明有多少入品的官员?”

    “回陛下,因为废除了宗室后,入品官员少了很多,目前大明有一百四十府,一百九十三个州,共计一千两百个县,加上京官,入品官员大约一万六千余人。”

    PS:这里指的是文官,武官基本都是卫所军,军饷基本都是自给自足,因为卫所有屯田。

    “毕爱卿,大明每个月要支出多少俸禄?”

    “实际支出大约在七万六千六百两左右。”

    “如果不折本、折色,直接按足额禄米发放呢?”

    “这个……臣没有具体算过!”

    毕自严脸色有些尴尬,实在是这玩意两百多年都是折本折色的发放,加上人数变动大,他还真不清楚。

    “以臣估算,如果足额禄米发放,每月支出大约为十二万两左右。”

    “十二万两?也不算太多嘛!”

    崇祯松了口气,这要是每个月支出个几十万两,他还真要考虑一下了。

    “诸位爱卿,对于增加俸禄,朕有几个想法,你们看看可不可行,毕爱卿,你记录一下。”

    待王承恩奉上笔墨纸砚后,崇祯背着手在东暖阁慢慢的踱着步。

    好一会儿后,轻声道:“第一阶段,恢复本色俸禄,足额发放禄米或者等价白银;

    第二阶段,调整品阶官员的俸禄标准,京官、流官、勋位等,不要一刀切,也不要一套制度一直沿用,三年一调整或者五年一调整;

    第三阶段,各布政司、各府的物价和经济发展不一样,俸禄也需要调整,

    例如苏州,那是天下第一繁华郡邑,物价高、经济也发达,知府是正四品,再给二十四石俸禄就不合适了,

    这一点需要户部根据各府情况做调整,朝廷定的禄米,姑且称之为正俸,正俸整个大明统一,但各地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给予一定的补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