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人才引进

    第74章 人才引进 (第2/3页)

的兑现的。若真是兑现了,高衡能跟圣人媲美。

    民众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形成了一呼百应的效果,他们有些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因为从景昭的描述来看,谅山府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啊。他们也顾不上什么境外不境外了,这些难民可是见识了太多世道的黑暗和艰难,现在他们不想求得什么,只想能找个地方,有几亩薄田,安安稳稳过日子,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地方,他们愿意去。

    头一批三万民众在景昭的带动下出发,方震孺以巡抚衙门的名义调集各城兵马沿途护送,说是沿途护送,其实就是各地方官府对这些民众进行监视。在他们看来,这些难民就是累赘,进入自己的辖区反而会带来不可控的后果,现在有人愿意接受他们,那就像扔包袱那样,把他们全部扔掉好了。

    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兵丁们反而是尽心尽力,确保这些民众能完整出关,倒是给景昭省去了不少麻烦。

    景昭跟民众们一起行动,路上也没忘了高衡交代的任务。在民众中尽量打听一些所谓高技术人才的消息,但是既然是难民,大部分还都是底层的民众,他们哪里会有这些人物的消息,所以景昭打听了半天,徒劳无功,正是灰心之际,倒是出现了转机。

    在快到镇南关的时候,景昭的几个手下也在人群中打探消息,其中有一人回复道:“主事,在下打听到了一个消息,队伍中有一个从山东逃难来的汉子,据说原来家里还是个大人物的侍卫,他见过西洋人,兴许有我们要的消息。”

    景昭一听,在大明能认识西洋人的可不多,作为某个大人物的卫士,倒是有这个途径。

    汉子被带过来,景昭连忙问道:“可是你说有关于大匠方面的消息?”

    那汉子抱拳道:“回大人的话,正是,小人父亲曾是孙元化孙大人的侍卫,孙大人死后,队伍解散,父亲回家务农,父亲死后,清军打进山东,我们历尽磨难,这才逃难过来。”

    “这跟我们要的人有什么关系?”景昭问道。

    “大人,我小时候还跟洋人见过面,他们会造火铳火炮,还说过一种什么机械,我那时候年纪小,记不清了。孙大人主政的时候,推行西学,他自己也是西学的簇拥,还皈依了什么洋人的教。”那汉子道。

    “基督教?”景昭脱口而出道,跟不米格等人打交道这么长时间,他多少有了解。

    “对对对,就是基督教,那些洋人都很有本事,大人完全可以跟他们接触一下,只是这些人在不在山东小人不清楚,兴许是去了京师。”汉子挠挠头道。

    景昭一脸无语的表情,这家伙,说的不是屁话吗,自己要的是马上就能见到,能招揽的人才,要是有本事去京师拉人,将军还将任务交给自己干嘛。

    景昭摇了摇头,只能就这样回去复命了。

    镇南关外的营地中,一脸数日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湖广全境沦陷的消息在半个月内就传遍了两广,跟当地官员民众垂头丧气的表情不一样,这些出了镇南关的民众都是一脸的好奇,这里的气候环境和中原湖广大有不同,来自这些地方的民众左看看右看看,生怕漏掉了什么似的。

    营地之内,张超正带着士兵给他们分门别类,进行登记。就跟当日他们进入脱县的时候一样,麾下士兵有很多人都经历过那一次的事情,只不过这次转换了角色,所以做起相同的事情来得心应手。

    “王老二,木匠,三口人!”

    “李狗儿,农民,五口人!”

    “罗大炮,炮兵,四口人!”

    一个个姓名被登记下来,自有识字的先生在账簿上写下各个户主的情况,然后有另外的人同时准备一个写有名字的木牌,递给叫到名字的人,作为他们的身份见证,到了谅山府,得有这个木牌,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