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危机解除

    第201章 危机解除 (第1/3页)

    刘元昊与港府财政司的第一次谈判没能达成一致。

    双方关于海托银行的价格分歧太大,刘元昊咬死20亿港币,翟克诚坚持要40亿,最终不欢而散。

    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刘元昊没指望一两次就能谈成。

    离香江国商正式破产清算还有时间,港府也不是完全无牌可打,拖一拖也好观望一下看会不会有其他人入局。

    于是双方不约而同的打出了第二张牌:舆论。

    港府放出消息,兴元银行有意收购香江国商,双方谈判接近达成一致,不日即将正式签约。

    刘元昊先生不忍见到储户存款遭受损失而选择毅然出手,是一位极具社会责任感的银行家,堪称香江金融业的定海神针。

    报道出来后,香江国商的储户一改愁容,齐声称赞刘超人仗义,把拿回存款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他身上。

    其他市民也对他的这一举动表示赞赏,认为他表现出了一个优秀商人的担当。

    港府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把刘元昊高高架起,让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谈下去,他要是敢轻易退出收购,媒体和市民的唾沫星子就能把他淹死。

    银监处宣称香江国商“财政健全”,经营“完善可行”,却又不肯为香江国商提供担保。

    他也不怕港府死咬着价格不松口,除了他,没人敢确定香江国商是否还存在其他的无记录负债,面对未知的风险,没人敢参与进来。

    刘元昊一点也不着急,港府捧他,他就贬港府。

    打打嘴仗就能省下几亿港币,刘元昊当然愿意,大不了在收购达成后他亲自出面替港府说几句好话挽回声誉。

    现在有银行愿意收购香江国商,而且不需要港府担保,已经极大的减轻了港府的负担,但财政司仍然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斤斤计较,实在是缺乏担当。

    第一次谈判之后的一周时间里,兴元银行和港府又进行了两次谈判,依旧因为海托银行的价格分歧太大而没有取得进展。

    在处理香江国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