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古代城市里的普通百姓如何生活?

    第137章 古代城市里的普通百姓如何生活? (第2/3页)

这个数额。

    他会将额外的收入用于购买酒肉,与家人一同享受家庭聚餐的乐趣。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宋朝,非农业劳动者或其他行业的工人,日均收入大致在几十文到150文之间。

    以100文为例,我们来看看这在北宋能购买什么。

    宋朝历时319年,物价随时间变化而波动。不同时期的物价有所不同,北宋初期物价较低,粮食价格相对便宜,80文便可购得一石。

    北宋时的一石粮食约等于现今的119斤,听起来似乎不少。】

    【可这一价格指的是公元1008年,即大中祥符元年的水平。

    到了28年后的公元1030年,一石粮食的价格已涨至300文,而至神宗年间,价格更是飙升至680文一石,60年间增长了8.5倍。

    在汴梁城,居民一天的劳动所得大约是100文,这已是宋朝中后期的情况。

    因此按照这个标准,汴梁城的居民需要工作六七天才能购买到100多斤的粮食。

    以一个三口之家为例,120斤的粮食能够支撑普通民众的生存多久呢?

    在宋朝,除了少数人能够享受一日三餐之外,大部分民众通常只能维持一日两餐。

    按照一日两餐的标准来估算,古代人每顿饭大约需要消耗多少粮食?】

    【在宋朝有一首诗《田父吟》中提到,每人每天需食用二升米,这表明宋朝的一般民众每天大约需要消耗两斤粮食,每顿饭约等于一升。

    范仲淹在学习时期,生活贫困,他的日常食物是煮粟米粥,每天大约消耗两升粟米。

    由此可见,宋朝的普通人每天至少需要两升粮食。

    据此前述的120斤粮食足以供一人食用一个半月左右,而对于一个三口之家,则仅能维持大约15天。

    然而宋朝的百姓的食物并非只有粮食,他们还需购买油、盐以及蔬菜等日用品。

    在古代,这些物品的价格都相对较高。

    特别是盐,在北宋后期,西安州每月的盐税收入超过700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